60厘米有多长参照物 60厘米有多长( 二 )


元丰五年春正月冯翊陈林记 。
襄阳米芾治事青龙,宾老相过出此文,爰而书之 。(引自绍熙《云间志》卷下“记”)
隆平寺塔基发掘经过
青龙镇是上海最早建置的镇,但关于其置镇年代,唐、宋、元各种文献里都没有记录青龙镇设置年代,最早见于明嘉靖《上海县志》,载青龙镇置于唐天宝五年(746年) 。此后 ,明清两代地方志以及近年研究上海地区历史地理的论著,都沿袭了《上海县志》的说法 。复旦大学邹逸麟先生在《历史地理》第二十二辑发表《青龙镇兴衰考辩》一文,认为青龙镇置于天宝五年的说法难以成立,而“可能置于吴越钱镠据有华亭后,为军事防守,需要置青龙镇,为华亭县沿海一军镇,以武臣为镇将任守御之职 。”
尽管青龙镇置镇年代还没有完全确定,但从考古发掘的实际情况来看,从青龙寺到隆平寺南北长2公里的范围内,都发现了大量唐代中、晚期的瓷器,主要以德清窑、越窑、长沙窑为主 。说明至少在公元8-10世纪时,不管青龙是否置镇,这里作为一个聚落,已经是一个人口繁盛、贸易发达的地方 。
从2010年起,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对青龙镇遗址展开了长期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 。2014——2015年共计钻探了138多万平方米,基本摸清了青龙镇的市镇布局 。青龙镇遗址主要沿着通波塘两岸分布,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最宽处1公里,窄处仅有四百米,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距河道越近,文化层堆积越丰富,体现了江南水乡市镇布局的特征 。
正德《松江府志》记载:“寺桥在隆平寺西南,又名迎恩,元延祐年(1314-1320年)造,元至正年重修,四十五保”,“香华桥,在陈泾口,隆平寺前,又名迎恩”,现在香花桥尚存,位于陈泾岸河汇入通波塘处,横跨陈泾岸河 。据此可知,隆平寺在香华桥北 。根据这一文献记载的线索,2014年我们对香花桥北可能是隆平寺所在的范围进行了重点勘探,加大了探孔密度,希望能找到这座湮没于地下的千年古寺 。由于南方土壤粘性大,地下水位高,钻探有一些局限性,因此我们又布设了14条探沟进行试掘,希望能找到隆平寺 。
在香花桥北侧约50米、紧邻通波塘的一条探沟里,出土了大量的砖瓦残片 。由于砖上沾满了泥巴,现场也没法检视,待下工后将这些砖瓦编号装袋运到驻地,经过清洗后,在一块残砖的侧面,发现有几个模糊的文字 。经过仔细辨认,为“……入塔内”三个字,上半部已缺失 。字体为阴文楷书,清秀端庄 。该模印字砖应该是虔诚的信众在窑厂定做的,在砖坯阴干之前,用刻有“某某某舍……片砖入塔内”的印模印在砖的侧面,再阴干入窑烧成,然后再运到青龙镇的隆平寺院内 。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只发现了一块模印字砖,但是大家都十分开心,认为这块字砖应该是隆平寺塔的砖,推测隆平寺应该就在这个探沟的附近 。

60厘米有多长参照物  60厘米有多长

文章插图
“入塔内”文字砖拓片
60厘米有多长参照物  60厘米有多长

文章插图
隆平寺塔基模印文字砖拓片
2014年年底,上海市农委在白鹤镇搞绿化林建设,规划欲在香花桥北侧出土模印字砖的地块范围内种植树木,我们得知消息后,担心绿化种树挖坑,会对地下文物产生破坏,因此与白鹤林业站进行了多次协商,其中虽有曲折,但在上海市文物局、青浦区 *** 、青浦文广局、青浦区农委及白鹤镇 *** 的支持与帮助下,最终留下了三个地块先期进行发掘,待发掘完成后再进行绿化林建设 。
2015年10月,国家文物局批准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的申请后,考古工作正式开始 。由于工人短缺,三个地块同时只能开工两个,即香花桥北侧的地块及其北100米的另一个地块 。
香花桥北侧地块预留的面积比较小,只有400多平方米,周围已经种植了绿化林,只能布设4个10×10米的探方,由于发掘还需要有空余的地方堆土,最后只能和承包树苗种植的私人老板商量,占用他已经种植了树苗的地方 。经过数轮艰苦的谈判,最后商定一棵一人高的树苗的赔偿价为100元,共计占用了150树苗的地方,赔偿了15000元 。这让我们有限的发掘经费中又增加了一项无法预料的开支,心虽有不甘但又无可奈何 。
考古发掘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解决土地、工人、财务、交通、后勤等一系列问题,还要制定发掘的课题,本次发掘的目的与意义何在?这些都是在发掘前就要想好的问题 。在前期繁琐的准备工作就绪后,正式开始了考古发掘 。香花桥北侧的地块地层相对比较简单,一层即为耕土层,二层、三层包含较多的宋代瓷片,但其中也有少量的明代龙泉窑瓷器 。根据考古地层学以包含物中最晚的年代来断代的原则,这两层仍为明代地层,但却混入了大量的宋代瓷片,说明在宋代的青龙镇人口繁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