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报志愿者,研究生如何报志愿( 三 )



怎样做好志愿补报

当自己所填的某批次志愿均未被录取,而考生宁可“院校范围再广一些”或“专业圈子再大一点”以确保被录取到该批次时,考生就要注意不要错失机会,尤其是不要放弃志愿补报 。

志愿补报是指某批次录取中部分院校尚未完成招生计划,根据相应的招生政策,可进行相应批次志愿补报;个别偶然情况下,还会有根据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由个别院校新增的招生计划加入到补报计划中;这些志愿补报对考生来说是踏入该批次院校录取的最后机会,之后就是下一批次院校的录取了 。

志愿补报与最初的志愿填报一样要非常仔细与慎重,不要错填自己最后不想去的院校或专业,用表卡方式填报或是网络方式填报,都要仔细核对诸如“学校服从”、“专业服从”、“走读服从”等这样的细节 。

关于志愿补报方法,各地区有方便考生的不同做法 。例如浙江省允许考生在非报名地的户口所在地补报志愿,即异地补报 。异地补报的考生可持本人证件在户口所在地办理补报手续 。这样可以减少考生来回奔波的麻烦 。考生可多留意本地区补报的细则 。
怎么报志愿需要几个步骤:
第一志愿是志愿填报中最重要的一环,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在录取规则上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这是基于以下考虑:可以有相应专业人才的稳定生源,这批生源在最大程度上有志于自己所填报的志愿;而且在录取第一志愿考生时,院校有着较大的决定权;另外热门院校的热门专业通过第一志愿录取即可招满相应的新生 。

考生要明确的是,第一志愿应尽可能填报准确,若第一志愿未取,自己所填第二及以后志愿的院校或专业将减去一定的分数,再加入其他填报该院校或专业为第一志愿的考生行列,然后进入下一录取环节 。经过这一“非第一志愿减分”的分数差,考生的分数竞争力就要下降 。所以在填第一志愿时,应以“稳”作为第一条件,选择参照自己分数把握性较大的院校或专业,如果高考成绩不是很优秀,应避开特别热门或招生人数特别少的专业 。

第一志愿后的填报

在以往的招生中,往往会接触到个别意气用事的考生,凭借自己的实力宣称非某大学不考,只填第一志愿,余下全部空白 。这样对其录取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是考前填志愿,这就意味着万一考试发挥失常,会丧失所有的录取机会;如果是先出成绩再填志愿,则意味着万一所填报专业当年成为大热门,很可能会意外出局,结果也是失去所有录取机会 。所以说第一志愿之后的志愿,如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第四志愿等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是第一志愿未被录取时必要的保险措施 。

虽然大部分院校如前所述在录取规则上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但并非拒绝第一之后志愿考生,有些院校还是会以一定比例招收此类考生的,在第一志愿上线生未达计划招生数时,这是院校录取中必然考虑的一步 。

在填报其他志愿时还应处理好志愿梯度:在同一批次所填的志愿之间需要从高到低、有一定分数间距的梯度,不要出现“低高低”、“高高高”或“高低高”等这样不合理的志愿搭配 。考生处理好志愿梯度的准备工作有:详细了解要填报的院校与专业的具体情况,以及历年相应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明确各高校录取规则中的不同之处;把握历年录取热门与冷门中适合自己填报的院校专业 。

大类志愿的填报

大类志愿指的是某些重点大学的志愿填报,不用填写具体的专业,只要填清楚所报的院系大类就可以了 。这类大学的院系设置基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广适应’人才”的教育改革思想,例如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文科实验班,本科阶段实行大类的培养模式 。该班学生在大学阶段前两年不分专业,使用统一的教学平台,学习相同的基础课程,到大三年级时根据成绩、特长及双向选择的原则,分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等方向培养 。而且,一些优秀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本科学习后,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志趣和已具备的相应特长等,申请转系或转专业学习 。以后阶段,优秀本科生有机会免试直接攻读本校研究生 。还有一些优秀生可选择跨学科攻读硕士或博士课程 。

要注意的是,尽管招生计划上某大类的招生名额很多,但竞争是很激烈的,因为大类中包括了以前所招的许多专业,若按各专业比例计算,名额是有限的 。如果没有冲刺名牌重点大学的实力,谨慎填报大类志愿为好 。

明确什么是服从调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