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听课记录15篇及评析 听课初中地理反思5篇( 三 )


教材还删除了一些难以读懂,不易理解的地图;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 。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以利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
新教材内容结构包括正文、图表、读图思考、阅读活动、案例等 。所有呈现方式都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彼此相互联系,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灵活整合融会贯通 。应特别重视图像中的读图思考与活动内容的学习,它是“知识与能力”的载体,这也应是重点突破的地方 。。图像在当今地理教材中已不再是“附图”或“插图”,而是与文字叙述并重的教材表述手段 。如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教材案例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设问情景,极易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例:在学习气旋与反气旋时,利用台风与寒潮的案例设问,对学生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能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
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和读图思考,体现“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基本理念 。同时通过设计这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新内容的过程中来 。一些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教与学留下思维空间 。
二、课改以来教学工作上的困惑
在新教材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尽力把新课程改革的种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收获,同样也有困惑,这些困惑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 。我们感觉到课时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于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
听课初中地理反思范文4
最近在参加省骨干教师跟岗培训过程中,听到了两节同课异构观摩课,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在新课程实施多年的广东,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刻研读和准确领会,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应该是各位高中地理教师必需的基本功,但在听了这两节课后,我觉得有必要继续强调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
高中地理新课程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地理三”则是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之上,使学生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 。这一模块以区域为研究对象 。由于区域存在差异性,各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各有其特性 。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了“地理环境区域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五个典型论题进行了剖析 。各版本教材采用不同的案例来呈现这五个专题内容 。可以看出地理三模块是典型的案例教学,甚至是“范例教学” 。
课程标准对必修三核心内容的描述是“以……为例,分析……”,课标解读中讲到“必修三是范例教学,然而再典型的实例也很难涵盖研究这类问题的所有内容和方法,我们要让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 。”因而我们要借助教材中精选的示范性材料,不但使学生掌握这个或者这一组案例的基本内容,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分析相同或相似类型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学习的过程 。通过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这就是必修三教学的核心所在 。
从现在全国使用的四个版本的教材来看,各类教材所使用的案例存在较大的差异 。每一个专题内容往往是既有一个主导案例,同时也可能有若干个小案例 。必修三的核心内容是高考的主旋律,每年高考必考 。但现在仍然有许多老师没有意识到原理教学是必修三教学的主要侧重点,而最容易走入一个误区:教学过多的徘徊在教材知识的总结、归纳上,而缺乏知识到能力的升华过程 。由于必修三涉及的案例繁多,而高考的选材又不来源于课本,所以必修三的教学是平时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