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包括哪几个方面 止于至善( 二 )


上述四节的前两节指出,“邦畿”再大,本质是人民栖息之地(“所止”),有如“黄鸟”之栖息于“丘隅” 。正因如此,人都应有可追求的栖息之地,良治的“邦畿”是物质上的,而“至善”也是“所止”,不过是精神上的 。周文王将其“止”,落在做事情上的“缉、熙、敬”(恒心、安和、恭敬)的这三种德性上,从而形成“穆穆”的风格 。这即所谓“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这里的“於”就是“在”,“於缉熙敬止”即“在缉、熙、敬上安止” 。曾子又继续解释道,为人君者,应当追求仁;为人臣者,应当追求忠敬;为人子者,应当追求孝顺;为人父者,应当追求慈爱;与城邦社会中人交往,应当追求诚信 。
“止”其实是指“立志”,“止于至善”即“以至善为目标”我们由此可见,“止于至善”的准确理解,应当是说以“至善”境界为目标、为标准、为尺度,通俗地讲这就是所谓的“立志”,但是立下的是远大的志向 。由于志向够伟大,于是就自然会成为“大人”,而不是“小人”,所以这是成大人之学的“大学” 。
只有这样理解“止于至善”,将“止”理解为“立志”或“立目标”,我们才容易明了下文所说的“知止而后有定”的含义 。

止于至善包括哪几个方面  止于至善

文章插图
所谓“知止而后有定”,意思是我们只有确实认识到我们所应追求的目标,我们的内心才会趋向安定 。假如我们将“止”理解为郑玄、孔颖达诸人所以为的“自处、处于”,貌似也算不上错误,但是总觉得有一种隔着一层纱般的糊涂在 。
【止于至善包括哪几个方面止于至善】另外“至善”中也不可简单解释为“完美境界”,因为“至”也是一个动词,“至善”的本义应当解释为“通往善”、“向善”,所以“止于至善”应解释为“以向善为目标”才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