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这部戏剧中反映了什么感情?( 《牡丹亭》)( 二 )


以下摘抄自 梅兰芳讲解《牡丹亭·游园惊梦》
这是作者于一九六一年为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表演艺术研究班所作的报告 。他首先对全部剧文,逐句解释,并且在讲话的同时,将表情、身段、部位做了详细的分析 。讲话稿是由许源来先生记录和整理的 。
杜念:“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春念:“便是 。”
[皂罗袍],杜丽娘在花园里有两支曲子,这是第一支,它的内容着重在描写杜的游春伤感 。
杜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
这时杜丽娘刚进花园,首先接触到的是满园春色、万紫千红的景象,应该露出赏春的愉快心情 。
“原来”、“姹紫”,杜在台中间的大边,左右投袖 。从“嫣红”起打开扇子,走到大边台角,春香也转到了上场门角 。“遍”字杜、春二人同时蹲下身子,都用扇子平着抖 。
杜唱:“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
杜丽娘在园内看见断井残垣的残败景象,感到好景不常,联系到自己的心事,她就伤春起来了 。“似这般都付与”,二人又变换部位,杜在下场门角,春在小边台角,杜高春低,形成斜对面式的高矮像 。“断井”往下指,“颓垣”向上指 。
杜唱:“良辰美景奈何天 。”
“良辰美景”,二人转身同归台中间,杜在大边 。“奈何天”,同向台口走去,“天”字杜向高指 。
杜唱:“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
“便赏心乐事”,二人并立台口,互相搭肩 。“谁家院”,各伸食指互碰三次,同时互对眼光三次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本来都是好事情,但作者在下面加了奈何天、谁家院,就使好事落了空,马上能把杜丽娘伤春的情绪透露出来,足见名家手笔之妙 。
杜唱:“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
“朝飞”句,二人对扯圆场,杜从里走到小边,春从外走到大边 。“云霞”句,双进门,杜仍在小边,双手拿扇,左右各摇摆一下,再向远处一指 。
杜唱:“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 “雨丝”句,二人同向后倒一步,各用扇抖着,双手打圈两次,并随着打圈的节奏下蹲 。“烟波”句,都用云步斜着向下场门角移动,各把扇子倒拿着,做出摇船的姿势 。
上面四句,是说杜丽娘看到翠轩、画船,联想起园内晴天和阴雨的景致 。
杜唱:“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
“锦屏人”是泛指富贵中人,“韶光”就是春光 。这句的意思,是说那些富贵中人平日只知道争权夺利,哪里有时间来欣赏这些天然美景呢?
“锦屏人”,杜回身边唱边走,向小边台角走去 。“韶光”,伸出双臂,比出满园的春光 。“贱”字一扭头从小边走到大边,表示轻视韶光的意思 。
杜丽娘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
[好姐姐],这是进了花园唱的第二支曲子,它的内容是描绘一些园中实景——青山和花鸟 。里面有杜丽娘看到的,也有听到的 。
杜唱:“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
这里的“青山”并非指的一座大山,只不过是园林中的一些点缀,类如长满了青苔绿草的假山或是土山 。这里的杜鹃指的是杜鹃花,又名映山红,花不会叫,为什么要用“啼”呢?因为也有一种鸟名叫杜鹃,相传它常哭出血来,所以作者借用“啼”字来形容花的红艳 。
“遍青山”,在大边台角朝上一看 。“啼红了”,边唱边走到下场门角 。“杜鹃”,合扇倒拿画圈 。
杜唱:“那荼蘼外烟丝醉软 。”
“荼蘼外”指荼蘼架的外面 。春香领着杜丽娘走到上场门角,冲荼蘼架看一下 。“烟丝”,两手缠着打两个小圈子 。
杜唱:“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得先 。”
牡丹在夏初才开花,赶不上春天,作者写牡丹的用意,是暗指杜丽娘自伤落在后面 。“那牡丹”,从上场门角斜着冲大边台角走去 。“虽好”,在大边台角用合着的扇子在左手心里拍三下,双手冲外一摊,表示遗憾的意思 。“他春归怎占得先”,杜举起左手拿着打开的折扇,春站在杜的后面稍后一些,举起右手拿的团扇,再冲下看一次牡丹 。
上面杜丽娘三处看花,都是由春香领着她走的,每处看花前,春香还分别有如下的夹白:“小姐,杜鹃花开的好盛吓 。”“这是荼蘼架 。”“是花多开,那牡丹还早呢 。” 杜唱:“闲凝眄 。”
春香领着走,从大边台角向左转身,杜丽娘仍归大边 。这句唱里乐队方面有莺燕叫声的效果,二人有仰面侧耳倾听鸟声的身段 。春香还有夹白:“小姐,你看莺燕叫得好听吓 。”念完,二人同时向里转一个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