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嘴又叫什么,鱼嘴的简介?( 五 )


我们的祖先十分聪明,在流量小、用水紧张时,为了不让外江40%的流量白白浪费,采用杩搓截流的办法,把外江水截入内江,整就使内江灌区春耕用水更加可靠 。1974年,在鱼嘴西岸的外江河口建成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电动制闸,代替过去临时杩搓工程,截流排洪,更加灵活可靠 。
6.与都江堰的有关的故事、古诗、对联和警句
近日到都江堰,发现一副有趣的对联 。
镌于离“二王庙”不远处茶马古道旁的一户小道观门两边,字甚沧桑,仔细辩认,勉强可读出一对半,上联后三个字已经完全斑驳莫辨了: 道院有尘□□□玄门无锁白云封诸位朋友如有雅兴可试补上联所缺之字,想来不会太难的:)顺便说一下:所缺三字,有人用粉笔填写在该联下部,不知是否原配,但确相当工整,就算是正确答案吧 。过几天肖马再公布,以博诸位趣乐:)答案:道院有尘清风扫,玄门无锁白云封 答案补充 此为对联诗句清山春《灌阳竹枝词》诗:“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涌岸边 。
喜看杩槎频撤处,欢声雷动说耕田 。”清黄俞《都江堰》诗:“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 。
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 。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 。
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 。”此为故事 诸葛亮设兵护堰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
因字数限制 。
7.与都江堰的有关的故事、古诗、对联和警句有哪些
一、有关故事:《索桥的故事》1、原文:四川灌县二王庙山脚有一座索桥,叫做“安澜桥” 。
桥身有一里光景长,是用粗的竹索挽成的,竹索上面铺着一块一块的木板,木板铺得不整齐,中间还露缝 。木板不宽,也不长,三个人并排走在上面,就不大方便 。
有的板上有洞,有的木板断折 。人走在桥上,看得见木板下面岷江的绿水,也看得见桥下的砂石 。
冬天水少,桥显得更高,要是人在桥上走,眼睛只顾穿过缝隙望下面,就会看得头晕眼花 。幸好桥两旁有竹索编的栏杆,即使人失了脚,也不会落到水里去 。
索桥并没有桥墩,高高的竹架代替了他们 。架子比栏杆还高,还有一个顶盖,在竖立架子的地方,桥身就像小山坡似的高起来,过了顶盖下面,桥身又往下斜,然后再向第二个顶盖升上去 。
凡是到都江堰参观的人都要来看看索桥 。那天我从山上二王庙下来,在索桥上来回走了两次 。
桥身微微地摆动,我往前走,桥也好象在往前走 。一个乡下人挑着担子迎面走来,桥一下子动得厉害了 。
我走过他身边,加快脚步往高处去 。忽然起了一阵笑声,两个小孩从高处跑下来,桥接着大大动了一会儿 。
我连忙走上高处,又继续往下走 。我刚走了—半路程,就停下来,站在栏杆前埋头看下面 。
我的眼光正落在“分水鱼嘴”上 。我起初看不出来这个光滑的、鱼嘴般的“石头”是什么东西,后来才知道它是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条江的工程 。
这个“鱼嘴”在都江堰的前端,都江堰便是两千两百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筑的一条大堤 。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修建的 。
我看看“鱼嘴”,看看“鱼嘴”两旁数不清的砂石,我又往前走了 。回来的时候,我把“鱼嘴”再看了一阵 。
“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手和心 。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 。
那许多用手建造了这个“鱼嘴”的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可是留下了他们的心 。就在离这里九公里的紫坪铺,在将近一公里长的河谷的两岸,上千的忙碌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心不是跟两千两百多年前那些人的心一样的么?大的水电站就要在那里动工修建了 。
我走下了索桥,同来的友人刚看过山脚的一块石碑 。他告诉我,这索桥又叫做“何公何母桥”,是清朝初年一个姓何的教书先生设计修建的 。
那个时候人们没法在这么宽的两岸上修一座桥 。何先生想出了造索桥的办法 。
桥造成了,人们来来往往,感到便利 。可是桥上没有栏杆,在摇摆的木板上走起来,并不是十分安全的事,不多久就有人失脚从桥上摔下去,死了 。
不满意何先生的官府把责任完全推到何先生的身上,将他逮捕处死 。何先生的妻子决心要替丈夫雪冤,要实现丈夫的真正的愿望,她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办法,用竹索在桥两旁编上了栏杆,从此,危险的桥变成了安全的桥,使得三百年后的小孩也能够在桥上跑来跑去,发出一阵阵的笑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