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维舟:我们的网络环境充斥着无效沟通( 二 )


但在西方,自来就有面向公众演讲的惯例,这是必不可少的思维训练 。在外企的二十年里,自入行起,得到的告诫便是,在写作任何一份提案之前都要自我设问:你想表达什么?想对谁说?对方为什么要知道这些?凭什么他要相信你说的这些?你想通过这个提案,说服他哪几点?如何才能做到?
当你习惯之后,就会觉得那都是很平常的基本问题,是在那种文化语境下几乎大多数人都会问的问题 。然而,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过程中,却很少需要面对这样的质疑和挑战,以至于很多人会感觉措手不及,甚至明明可能做的事不错,却不懂得如何表达出来 。
网络时代高度分散化的信息渠道,很可能又加剧了这样的困境,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从海量信息中判断,也不知道如何看待和应对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以至于原本应当是“观点的碰撞”,最后往往变成了抬杠式的“情绪的碰撞” 。其结果,当下的中国人可能比父辈面临着更嘈杂的社会语境,大量的精力都耗费在如何甄别有效信息上 。
社会学者黄盈盈曾说,现在舆论场的嘈杂,不一定是人们对某件事的观点发生了变化,更可能是现在的生活多元了,观点也多元了,人群于是分化了,而且你也看到了分化 。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意味着网络将个体拖进了一个众声喧哗的场域,人们可能是第一次发现原来有那么多和自己不同的声音,这虽造成不适,但也会在不断的碰撞中迫使他们自我反思 。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很多人来说,如何在限定时间内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这其实是在社会转型期才大规模涌现的新问题 。虽然当下的状况或许不尽如人意,但数千年来,这可能是中国人第一次有机会在这个巨大的社会实验室中学习如何对话 。只有当每一个人都作为平等独立的个体置身于公共对话环境中,进而充分意识到有必要面对大众说明自己的观点时,才能在不间断的日常实践中学会这一点 。

【网络环境|维舟:我们的网络环境充斥着无效沟通】(责任编辑:杨卉_NQ497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