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高考书法题,从9分到60分,再不重视就晚了!( 三 )


来源: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清晰文字版

2019年语文高考(江苏卷)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 , 完成15-17题 。
书家和善书者
沈尹默
“古之善书者 , 往往不知笔法”前人是这样说过 。 就写字的初期来说 , 这句话 , 是可以理解的 , 正同音韵一徉 , 四声清浊 , 是不能为晋宋以前的文人所熟悉的 , 他们作文 , 只求口吻调利而已 。 笔法不是某一个人凭空创造出来的 , 而是由写字的人们逐渐地在写字的点画过程中 , 发现了它 , 因而很好地去认真利用它 , 彼此传授 , 成为一定必守的规律 。 由此可知 , 书家和非书家的区别 , 在初期是不会有的 。
写字发展到相当兴盛之后(尤其到唐代) , 爱好写字的人们 , 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 , 就产生出一批好奇立异、相信自己、不大愿意守法的人 , 各人使用各人的手法 , 各人创立各人所愿意的规则 。 凡是人为的规则 , 它本身与实际必然不能十分相切合 , 因而它是空洞的、缺少生命力的 ,因而也就不会具有普遍的、永久的活动性 , 因而也就不可能使人人都满意地沿用着它而发生效力 。 在这里 , 自然而然地便有书家和非书家的分别了 。
有天分、有修养的人们 , 往往依他自己的手法 , 也可能写出一笔可看的字 , 但是详细检察一下他的点画 , 有时与笔法偶然暗合 , 有时则不然 , 尤其是不能各种皆工 。 既是这样 , 我们自然无法以书家看待他们 , 至多只能称之为善书者 。 讲到书家 , 那就得精通八法 , 无论是端楷 , 或者是行草 , 他的点画使转 , 处处皆须合法 , 不能丝毫苟且从事 , 你只要看一看二王、欧、虞、褚、颜诸家遗留下来的成绩 , 就可以明白的 。 如果拿书和画来相比着看 , 书家的书 , 就好比精通六法的画师的画;善书者的书 , 就好比文人的写意画 , 也有它的风致可爱处 , 但不能学 , 只能参观 , 以博其趣 。 其实这也是写字发展过程中 , 不可避免的现象 。
六朝及唐人写经 , 风格虽不甚高 , 但是点画不失法度 , 它自成为一种经生体 , 比之后代善书者的字体 , 要严谨得多 。 宋代的苏东坡 , 大家都承认他是个书家 , 但他因天分过高 , 放任不羁 ,执笔单钩 , 己为当时所非议 。 他自己曾经说过:“我书意造本无法 。 ”黄山谷也尝说他“往往有意到笔不到处” 。 就这一点来看 , 他又是一个道地的不拘拘于法度的善书的典型人物 , 因而成为后来学书人不须要讲究笔法的借口 。 我们要知道 , 没有过人的天分 , 就想从东坡的意造入手 , 那是毫无成就可期的 。 我尝看见东坡画的枯树石横幅 , 十分外行 , 但极有天趣 , 米元章在后边题了一首诗 , 颇有相互发挥之妙 。 这为文人大开了一个方便之门 , 也因此把守法度的好习惯破坏无遗 。 自元以来 , 书画都江河日下 , 到了明清两代 , 可看的书画就越来越少了 。 一个人一味地从心所欲做事 , 本来是一事无成的 。 但是若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自然不是意造的矩)的程度 , 那却是最高的进境 。 写字的人 , 也需要做到这样 。
(有删改)
15.根据原文内容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书者不知笔法 , 这一现象出现在写字初期 , 当时笔法还未被充分发现和利用 。
B.唐代爱好写字的人渐多 , 有一批人好奇立异 , 自创规则 , 经生体就是这么产生的 。
C.二王、欧、虞、褚、颜诸家都是严格遵守笔法的典型 , 他们都属于书家的行列 。
D.元明清三代 , 书画创作每况愈下 , 优秀作品越来越少 , 与守法度的习惯被破坏有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