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机器人跟我们人类一样 , 都会生病的 , 我的工作就是为机器人做体检 。 ”面对自己的成就 , 这位1990年出生 , 来自江西吉安的小伙子 , 谦虚又含蓄地笑道 。 然而 , 别看他如此低调 , 这位武汉理工大学31岁的博导李天梁 , 却入选了湖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 , 如今正带领着“95”后硕士和博士们做项目 。
别看李天梁刚进入而立之年 , 但他的成就可不一般 , 就目前 , 李天梁研发的微型传感器 , 有希望在后续的进一步研发中 , 应用到心脏和脑科手术上 , 减缓医生们的负担、减轻病患的痛苦 , 降低复发率 。
这是目前机械和医疗器械领域 , 最为尖端的技术 , 然而研发到这一步 , 李天梁整整用了5年 。 在李天梁的科研路上 , 他立誓要深度结合医工 , 为老百姓的健康献出一份力 。
江西吉安男神小伙 , 31岁当上武汉理工大学博导 , 才华横溢要说李天梁小的时候 , 可是非常让父母头疼的 。 因为好奇 , 所以李天梁经常拆家里的东西 , 比如遥控器、DVD等等 , 都是他儿时的研究对象 。 李天梁的父亲 , 曾在高炮部队当兵 , 儿时 , 李天梁就时常听爸爸讲起国外先进的航天技术 。 从那个时候开始 , 李天梁就励志 , 将来长大以后 , 要在机械科学研发这方面做贡献 。
当年高考的时候 , 正是因为这些兴趣深深埋藏在心里 , 李天梁填报志愿时 , 选择了机械专业 。 在考研之初 , 李天梁还抱着学习专业知识 , 方便以后创业的决心 。 但是研二时 , 一次小小的科研任务 , 让他走上科研的道路 。
当时在研二时 , 正赶上导师在做一个国家级的重点项目 , 有一个小小的科研任务 , 要分给学生们做 , 李天梁自告奋勇地接下任务 。 之后的三个月内 , 李天梁几乎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 , 从早8到晚10 。
据李天梁回忆 , 当时的自己接下任务之前 , 还真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 , 但真正开始做实验的时候 , 才感觉到压力 , 所以当时他每天风雨无阻地拖着箱子和电脑奔赴实验室 。 面对困难 , 他查文献、问老师 , 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做 , 烧坏了几百根光线 , 才最终在约定的时间内 , 完成科研任务 。
这次小小的科研任务 , 让李天梁受到很多启发 , 他不仅学会了如何系统地做科研 , 更明白了失败奠定成功的真理 , 这件事情为李天梁的科研之路搭建了一座桥梁 , 让他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 并深深陷入其中 。
博士毕业后出国深造 , 曾弃国外高薪国为了学习更尖端的技术 , 2016年博士毕业后 , 他奔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 , 做世界尖端技术科研 , 将机械运用在医疗手术上 , 研发手术机器人 , 这个过程十分困难 , 最机器的要求十分精密 。
历经5年的时间 , 李天梁将这项技术更新到第四代 , 未来有希望用在心脏、脑部手术 , 他将这项科研成果写成论文 , 发表在多个国际期刊上 , 广受英国、加拿大等国家院士关注 , 相信未来 , 李天梁的科研成就不可估量 。
如今 , 李天梁回归母校武汉理工大学任教后 , 带着硕士生和博士生一起做科研 。 虽然每个学生的科研项目和实验内容不同 , 但是李天梁却能够清楚地记住 , 每一个学生的实验进行到哪一步 。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