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愿“许文龙”们不被辜负

还记得激励了无数人的北大“学霸”保安群体吗?据报道,近些年,北大约有500多名保安考学深造,获得专科、本科、研究生学位者大有人在。其中,掌握15000+英文词汇量的许文龙,是知名度最广的“网红保安”之一。最近,他又有新动作:完成所有大学本科课程并通过答辩,即将获得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本科学历。而且,注册会计师、民法典的网课,也被他安排上了。
这个后续仍是满满的“励志”感。如果是在早几年,网友们会毫不吝啬地送上赞美和祝福。但现在则有些微妙。比如,有人认为,许文龙考上了注册会计师,也不一定能做会计工作;学了《民法典》,也未必能当律师。言下之意:那么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应当说,现实中,所学知识、专业与从事的工作不对口,是普遍现象,但据此否定个体努力奋斗的价值和意义,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情理。
北大|愿“许文龙”们不被辜负】学什么不一定将来会做什么,但这种“不一定”,很多时候并非“不能做”,而是“可以选择做或不做”。换句话说,学习某一专业知识和技能,会让人拥有更多选择自由,即“技多不压身”。再者,即便以后不从事相关工作,所学知识也会被用于生活实践,这不也是学以致用的体现?
当然,很多人对保安考学深造不看好,或有出于对其未来求职不易的体察,认为他们即使具备了专业知识、取得了职业资质,也很难挤进注册会计师、律师等光鲜体面但也竞争激烈的行业,会遭遇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的“社会毒打”。尤其是,这几年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加,更影响人们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预期。一些985、211“科班”出身的大学生、硕博士找满意的工作尚且不容易,何况许文龙这样自学成才者?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正视的现实问题。
但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现实和困难,而否定社会奉为共识的文明准则和主流价值观,尊重知识和人才、肯定个体奋斗的意义、崇尚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无论何时都是不过时的。
前段时间,多篇博士生论文“致谢”内容在网上走红。这些作者无一例外都出身贫寒,靠着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学业,挣脱了原生环境的束缚。他们在今后的求职和人生道路上,也同样要经历其他人经历的种种不易。但过往生活磨砺出了他们勤奋、坚强、感恩的品格意志,这将内化为他们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被他们的故事感动,也不是因为他们今后必然飞黄腾达,而是他们表现出了人类的不屈与伟大。这是太容易引人共情的“相通的悲欢”。
当然,承认学习的意义、个体奋斗的价值只是基础,让努力的人不被辜负才是关键。虽然许文龙说“学习是最廉价的改变命运的方式”,但要让学习之后的求职、收入、职业荣誉感、社会认同感等方面,都接续上个体“改变命运”的期许,并不容易。比如,如何让具备了同等学力、专业积累、资质等条件的许文龙,与大学生、硕博士生在同一赛道公平竞争,就需要破除学历歧视等陈旧观念,并要有公正透明的制度保障。这不容易,但必须要行动起来。
置于产业升级、发展职业技能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为许文龙们打开跨越晋升的通道,拥有更广阔多才的人生,各方在紧迫感和扎实努力上都需要按下“快进键”。
(原题为《光明时评:愿“许文龙”们不被辜负》 作者 汪灿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编辑:梁冰
统筹:王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