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话说“鸡娃”

□董少广
作为一个带孙子的老人 , 我对“鸡娃”有话说 。
有了微信后 , 很多家长都加入了各种微信群 , 我感觉现在家长们通常都是从朋友圈里得知别人的孩子怎么出色、别人的孩子上了多少补习班的 , 在这种交流中产生的焦虑都成了爹妈们的“标配” 。 培训机构又总是如此贩卖焦虑:“你来 , 我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 , 我培养他的竞争对手 。 ”他们总能一下抓住家长的心 , 对家长们的焦虑推波助澜 。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说 , 孩子的痛苦在母亲身上会加倍的 。 然而 , 如今我们这些天天带孙子、孙女的退休老人们在一起交流后 , 最大的感悟却是 , 爹妈如果处理不好自己的焦虑 , 就会成为压在孩子心灵上最沉重的负担 。 很多家长会用“没办法 , 中国人太多、竞争太激烈”来解释对孩子“不得已而为之”的种种 。 的确 , 正所谓“人在江湖 , 身不由己” , 在相互攀比、压力山大的“现实”面前 , 家长很难不“拼娃” 。 但不惜一切代价报班 , 把孩子的日程填满 , 忙碌的家长们往往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心灵、情感需求乃至孩子是否在透支健康等问题 , 根本无暇顾及 。 我经常看到一些已满脸疲惫的孩子晚上匆匆吃一点快餐 , 就去上另外一节课 。 在日复一日的匆忙中 , 有时候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和更多的精力去认真地消化学到的东西 , 琴棋书画、音乐舞蹈 , 是学一样丢一样 。
我不反对适当的“早教” , 但“早早教”却大可不必 。 有调查显示 , 过早接受知识教育 , 孩子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 在该玩的时候没有得到满足 , 一开始就体力耗尽 , 会让他们丧失对学习、对生活的憧憬 , 在以后不该玩的时候他们可能还会加倍地找回来 。 像英语、识字和加减运算这类知识 , 小学阶段会系统学习 , 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的内容 , 孩子上课时可能会心不在焉 , 也容易造成孩子后劲不足 。
只看到眼前的“争先恐后” , 以期待在某条赛道上争得一席之地 , 看不见孩子的远方 , 看不见孩子的灵动 , 还必然导致亲子冲突 。 “鸡娃”竞赛 , 正大大影响着中国家庭的幸福程度 , 尤其是孩子知道自己是父母焦虑的原因 , 往往还是父母争吵的原因 , 他们可能还会产生负罪感 , 有时候甚至自暴自弃 , 产生逆反心理 。 所以我始终认为 , 教育只有一条基本原则 , 就是让孩子发展出自我 , 用他的自我 , 来作为他的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
陈杲 , 二十出头就在国际学术圈崭露头角 , 26岁担任中科大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 他父亲陈钱林有一句教育名言:“教育 , 要让孩子做梦 , 帮助孩子追梦 , 而不要太在乎是否圆梦 。 ”我很认同 。
【教育|话说“鸡娃”】数字技术正在颠覆许多传统的就业市场 , 我们几乎无法预测孩子们在未来的5年、10年或15年后会做什么样的工作 。 面对不可知的未来、越来越多元的社会价值评价 , 恕我直言 ,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喜好 , 不要强迫孩子们喜欢大人们觉得他们应该喜欢的东西 。 只有孩子喜欢的东西 , 他们才能真正完全投入自己的热情 , 发自内心的动力才是真正的动力 。 从小在“鸡娃”氛围中长大的孩子 , 大多数人只是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灌输 。 从提升孩子的内驱力方面来说 , 兴趣的启蒙与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 , 才是最好的老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