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中小学假大空的课题研究为何能大行其道

中小学假大空的课题研究为何能大行其道
江苏 苗蔚林
中小学课题研究在教师的舆论中 , 一直饱受诟病 ,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课题研究假大空 。 假大空的课题研究却能大行其道 , 似乎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
第一 ,课题标题假大空
笔者举3个课题名称的例子:
【例1】《思想品德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某初中教师的课题)
【例2】《深入推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校园的机制研究》(某小学教师的课题)
【例3】《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机制的研究》(某小学教师的课题)
以上三个课题是某市的市级立项课题 , 就标题而言 , 这些课题是否合适中小学教师 , 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去研究?“思想品德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一个农村初中教师研究的问题?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如何研究深入推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校园的机制?如何研究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机制?这样的课题 , 大市级的教科研管理部门竟然立项并能结题 。
第二 , 课题研究过程假大空
我们还是以上文的3个课题为例来谈 。 如果说这些课题与中小学教师没有一点关系 , 那些课题管理部门一定会有很多辩解的理由 。 如果从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目的来说的话 , 就能发现其中的问题 。 中小学教师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 , 也就是掌握基本的教书育人的技术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主要目的 。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有一个关于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 就比较形象地说明了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方向、目的、内容: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及教学思考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 , 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 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一定是切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的 , 注重实践的指导性 , 而不是研究抽象的教育理论 。
再来看看文中的例子 ,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 , 如何研究“深入推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校园的机制” , 研究工作能如何开展?课题结题材料中会有哪些东西呢?是研究论文?是调查报告?还是研究专著?换个角度看 , 他有时间去研究这些政策性的理论吗?再换个角度看 , 研究这些 , 对他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直接作用吗?
因为是中小学教师 , 他的理论视野是有限的 , 决定了这样假大空的课题的研究过程充斥着假材料 , 因为他没有能力去完成这些政策性理论文章的撰写 。
由此 , 我们想追问:教科研管理部门带领老师们去研究这些又什么作用呢?

中小学|中小学假大空的课题研究为何能大行其道
文章图片

第三 , 假大空的课题研究造成的后果
假大空的课题研究 , 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几乎没有任何的推动作用 , 而是把中小学教科研引到了邪路上 , 让大家认为: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就该是这个样子 , 于是 , 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似乎都认为:教科研就是花架子 , 无用!但是 , 却与中小学教师的切身利益——职称紧密相连 , 老师们只能一边抱怨一边积极参与其中 。 课题研究本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好事情 , 却成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人为障碍 , 中小学教师、基层教育管理者无不痛斥课题研究浪费了教师精力、耽误了教学质量提升 , 这是不是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第四 , 科研管理部门为什么热衷于这些假大空的课题?
稍有常识的人们不禁要问:既然明眼人一眼就看出这样的课题与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无用 , 为什么还能大行其道?有人愿意申报 , 有关部门还能给立项、结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