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学质量有了评价指南,“超级高中”的“招数”不好使了


教育部|办学质量有了评价指南,“超级高中”的“招数”不好使了
文章图片

▲1月10日 , 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 。 图/教育部网站截图近日 , 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下文简称《评价指南》) , 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 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 , 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超级高中”不再符合教育评价体系要求制定《评价指南》 , 是为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 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 为此 , 评价《评价指南》的作用 , 就要聚焦其对当前教育生态的改造作用 。最为重要的是 , 落实《评价指南》 , 实施新的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 , 能否从根本上治理对各地教育生态产生严重破坏的“超级高中”问题 , 将刺激唯分数、唯升学 , 带动整个地区升学竞争的“超级高中”淘汰出局 。《评价指南》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5个方面 , 共18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 。 其中包括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 , 不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 , 严禁高三上学期结束前结课备考;合理安排学生在校作息时间 , 充分保障学生睡眠和自主学习活动时间 , 严禁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 有效控制办学规模;按编制标准配齐配足各学科专任教师;依法依规规范公办普通高中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管理 , 严格落实民办学校“六独立”规定等 。对应这些评价内容 , 如果严格评分 , 各地“超级高中”很有可能得到的是一个不合格的评分 。 跨地区违规掐尖招生、超大规模招生、公办民办不分办学招复读班、实行人籍分离的“学籍空挂”……这是媒体报道的“超级高中”打造升学政绩的招数 , 更不用说 , “超级高中”就直接把升学率(名校率、清北率)作为招生卖点 。此外 , 教育部规定 , 高中每个年级不超过1000人 , 三个年级3000人 , 而不少“超级高中”一个年级就是两三千人 , 全校有上万学生 。 很显然 , 用《评价指南》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超级高中” , 其办学规模超过教育部额定规模两三倍 。地方政府不能搞“教育经济”但评价指标是一回事 , 落实又会是另一回事 。 在具体评价时 , 很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 , 就是为捍卫“超级高中” , 以“超级高中”办学作为本地的办学政绩 , 地方会以把“超级高中”评为当地最优质高中来落实《评价指南》 ,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 《评价指南》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就会停留在文件层面 , 难以起到推进地方建设良好教育生态的实际作用 。
▲2021年6月1日 , 衡水中学某学生的演讲中提到“超级中学”模式 , 引发争议 。 资料视频 。 视频/新京报动新闻
“超级高中”对基础教育生态的破坏有目共睹 , 但是治理“超级高中”问题 , 在各地都举步维艰 。 最大的阻力 , 可能就来自地方政府 。 “超级高中”违规招生、违规办学背后 , 都有当地政府的默许、支持 , 因为这些招生、办学 , 都是公开进行 , 难以遮掩的 。比如 , 国家规定 , 公办高中不能举办复读班 , 但公办高中却可办一所民办高中 , 以民办高中身份对外招复读生 , 这显然是违规的 , 但有的地方政府视而不见 。 有些政府部门默许、支持的目的 , 一是为了提高当地的升学率 , 尤其是名校率;二是从中获得经营收入 , 减少对高中教育的拨款 , 甚至以“超级高中”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 搞所谓的“教育经济” 。这也是落实《评价指南》必须克服的现实阻力 。 应拿出“双减”治理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决心 , 以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作为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发展职责的基本要求 , 督导各地落实《评价指南》 。 有必要确定一个简单而现实的目标 , 即实施《评价指南》后 , 各地不能还有所谓的“超级高中” , 要建设好县中 , 实现省域内高中资源的相对均衡配置 。去年底 , 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 就整体提升县中办学水平作出安排部署 , 提出了到2025年县中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 市域内县中和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健全的目标 。 要振兴县中 , 防止县域内生源过度流失 , 必须遏制“超级高中”跨地区抢生源 , 产生虹吸效应 。高中资源过度集中在“超级高中” , 必定加剧高考以及中考的竞争 , 这也是不利于义务教育阶段“双减”的 。 实施《评价指南》 , 要把地方政府发展高中教育的关注点聚焦到办好每一所高中上 , 这才能缓减社会教育焦虑 , 让高中教育不再是围绕应试提高“质量” , 而是围绕育人提高质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