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每5个孩子就有1个抑郁倾向!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的数据显示:“2020年 , 我国青少年的平均抑郁检出率为24.6% , 其中轻度抑郁检出率为17.2% , 重度抑郁为7.4% 。 ”
这意味着 , 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被抑郁所困扰 , 稍不留意就会发展成疾病 。
可见 , 孩子的内心状况 , 并没有众人以为的那么乐观而阳光 。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 需要高度重视!

年级|每5个孩子就有1个抑郁倾向!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
文章图片

2021年 , 教育部明确规定:“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 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 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要给予重点关注 。 ”

年级|每5个孩子就有1个抑郁倾向!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
文章图片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和构成要素 。 自建校以来 , 北京市正泽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 现已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体系 。
基于课程融合的团体性教育活动
学校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 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 , 结合自身课程特色 , 确立了以道德与法治、班会、校本特色实践活动等为主要实践载体 ,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基于课程融合的团体性教育活动 。
“课程融合”一方面是指充分挖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相关内容 ,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素有机融入;另一方面是指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 ,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会、校本特色实践活动之中 。
学校还根据《纲要》确定了各学段学生心理发展的重点内容 , 为落实心理教育的课程融入提供了具体目标 。 小学一、二年级重点围绕环境适应、规则意识、学习习惯等方面 。 小学三、四年级重点聚焦自我意识、情绪管理、时间管理等方面 。 小学五、六年级重点关注自我认识与调节、同伴交往、问题解决等方面 。
构建“生本”“融合”的课堂
课堂是学生在校生活中最重要的、停留时间最长的场域 。 学校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 , 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要素融入课堂文化建设 , 构建“生本课堂”和“融合课堂” 。
“生本课堂”强调教师通过支持性的课堂环境、鼓励性的即时评价、多样性的交流互动 ,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到安全、放松 , 能够大胆、自信地表达和交流 , 不畏惧失败与挫折 , 形成内在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设计富有挑战性、探究性的学习内容 , 更多采用体验性、实践性的学习方法 , 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
“融合课堂”倡导教师充分挖掘和发挥各学科中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要素 , 将学科教学与心理辅导相整合 , 尤其是体育、艺术等课程对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状态的重要作用;所有学科在课堂教学中都要关注情感目标的设定和达成 , 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 让每一堂课的学习都成为学生生命中一次美好、充实的心灵体验 。
心理健康教育一个不能少
对于已经明显出现问题的学生 , 学校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 , 分为“学业特需”和“行为特需”两类 , 并在班级、年级、校级各个层面 , 建立起纵横结合的“矩阵式”特需生个人档案 。
对于班级中的特需生 ,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对每个人进行充分的了解、讨论 , 共同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 有明显效果的可持续行动和观察 , 较为棘手或无法解决的学生上报为“年级特需生” 。 在年级层面经过分析、讨论乃至干预 , 仍无法解决的上报为“校级特需生” 。 最终 , 形成“班级—年级—校级”的三级特需生支持体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