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创立、大力培养这类实战型博士!

以下文章来源于医学界智库
1月5日 , 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国家疾控局筹建组联合发文—— 《关于开展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的通知》 , 并下发《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指南》(下称「指南」) ,明确到 2030年 , 要建成若干所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公共卫生学院 。
指南明确了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和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 指南提及 ,(doctor of public health, DrPH) , 要创立发展该学位的研究生教育 ,加快培养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应急处置中「一锤定音」的领军人才 。

医学界|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创立、大力培养这类实战型博士!
文章图片

2020 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 , 部分地方官员公卫专业知识缺乏、履职不力 , 我国 DrPH 学位缺失的问题再度引起讨论 。 2020年12月 , 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文 , 批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11个单位为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立项单位 , 重点任务正包括 DrPH 的培养 。
而此次指南的发布 , 无疑将加速DrPH学位的正式设立与人才培养 。 指南明确 , 在DrPH申请学位授权点方面 , 将对成效突出的建设单位给予重点支持 。
在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卫事件中 , 需要高级专门人才「一锤定音」
「构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新范式」是本次高水平公卫学院建设内容的第一项 。 指南指出 , 要健全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 强化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的分类培养 ,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培养公共卫生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 。 」2020年3月 ,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公共卫生领域专家颜虹对《华商报》表示 , 「在关键的疾病初期 , 没有及时有效拉响警报 , 没有给出有效的防控措施 。 」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创始人(CDC)李立明指出 , 在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 , 往往需要具备医学、法律、管理、人文等多学科背景的高级公共卫生专门人才 。 而DrPH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培养模式 , 英国的首席医疗官、俄罗斯的总防疫师都是这样的教育背景 。
据医学界智库了解 , 我国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高级人才培养目前包括硕士和博士 , 硕士包括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 。 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ublic health, MPH)自2002年开展 。博士学位教育主要是学术学位 , 即doctor of philosophy(PhD) , 尚无DrPH教育 。
「目前 , 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博士培养模式单一 , 培养体系不够完整 , 侧重于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 , 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公共卫生职业素养、应急事件处理能力、领导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 」2020年4月 , 颜虹等人发表文章指出 , 「 毕业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 , 难以成为在重大疫情面前一锤定音的公共卫生专家和防控救治的管理者 。 」
本次为时 10 年的高水平公卫学院建设工程 , 有望改善这样的困境 。 指南明确 , 建设目标包括「培养能够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人才的能力明显增强」 。 在教学方面则聘请公共卫生行业领域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建设具备丰富实战经验、擅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与管理的现场「双师型」教师队伍 。
并且 , 指南明确要建立符合公共卫生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评价体系 , 坚决破除「唯论文」「唯帽子」等功利化倾向 , 创新以人才培养成效、科技创新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