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天津1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胡春艳)1月8日,天津突发奥密克戎新冠肺炎疫情。天津大学数万名留校师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有慌乱,依然井然有序地运转,照常泡图书馆,照常做实验……除了做核酸检测,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多了门院士领衔开讲的精品课——“科技赋能 同心战疫”空中课堂。
云中课堂 院士领衔主讲
疫情暴发,各项紧急预案随之启动,管理服务、保障计划、防疫措施为天大在校生铸起了强大的保护罩。与此同时,学校组织名师开设“科技赋能 同心战疫”空中课堂,不仅讲学术前沿,也要讲好青年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让师生共同上好这堂抗疫思政课。
1月10日晚,天津大学首场“科技赋能 同心战疫”空中课堂在线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副校长元英进率先开讲,从专业角度对“合成生物学及应用”进行解读,1400余名师生一起云端“听讲”,还有不少其他高校的师生纷纷前来“刷屏”“点赞”。
文章插图
元英进长期致力于合成生物学科研教学,讲座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从合成生物学话题引入,介绍了合成酵母基因组的方式和方法,以DNA数据存储为例展望了合成生物学的潜在应用领域,并基于《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倡导负责任的生物科研,鼓励科研机构加强监管和自律。
“这次课要面对全校不同院系的学生,专业的‘度’需要好好把握。”虽然合成生物学已经讲了无数次,但元院士备课仍相当认真,还请了非化工专业的同事提前听课提意见。
报告结束后,火爆的交流互动现场宣告了首场讲座的成功。互动中可爱的“元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验,进一步探讨了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作用、DNA存储与常规存储的差异、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方向等问题,并勉励同学们立天大志,做天大事,为中国成为科技强国贡献天大的力量。
【疫情|天大院士领衔战疫“云课堂”】“当我在为新增病例焦虑的时刻,听了元英进院士的空中讲堂,看到了那么多前沿的科学技术,一下激发了我继续努力前进的动力。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天津市及学校的号召,在科学防疫的同时,认真学习自己专业知识,争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作出贡献,展现一个天大人的责任与担当。”化工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穆凯代斯·太外库力感言。
云中互动,在疫情大考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大思政战疫 讲好信念担当
战疫云课堂第二讲迎来了天大的明星“海燕”。
文章插图
水下滑翔机是实现海洋广域长时和精细化连续观测与探测的有效工具。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树新带领团队潜心20年研制的“海燕”系列水下滑翔机已创造下潜深度10619米的世界纪录;实现最长连续运行301天,最远航程历程达5506公里的记录。这次云中课堂,王树新从“海燕”的研究意义讲起,生动而鲜活地向师生们讲解了“海燕”的各项“绝活”和其背后的技术创新,并结合团队的科研过程和师生分享了如何将课堂所学与现实需求结合起来寻找科研方向的心得。“海燕”的外壳为什么是“黄色”?“海燕”如何实现组网联动?“海燕”如何解决长期航行附着物的问题?讲座后各种各样的问题刷了一屏又一屏,王树新教授一一作答,直到时间结束。他叮嘱同学们,做科研要认准目标并持之以恒,不能因是否有项目或者盲目追逐热点而改变。“最初研发海燕时,没有项目,资金短缺,‘国家亟需’是让我们坚持的信念,给它取名字时,我和王延辉老师同时想到了高尔基的《海燕》!不要惧怕困难,困难是用来被克服的。”“王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到了海洋安全的重要性与科技创新的天大力量。疫情阻隔不了知识的传播与精神的传递。”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9级本科生陈煜同学说。云中相聚,在疫情大考中,增强了学生担当的信念。
推荐阅读
- 疫情|青岛市教育局:中小学室外体育场将分期分批对外开放
- 科学|两院院士评选"202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 疫情|给“宅”家的孩子上一堂“劳动课”
- 疫情|疫情下,6个日夜,中山3名高中生“隔离”学习考试
- xel|疫情期间如何缓解心理压力?专家为你来支招 5 ways to manage stress, according to mental health experts
- 疫情|郑州大学:留校郑大学生春节三天免费吃饭
- 留学|英港联申该怎么操作?
- 疫情|青岛:中小学寒假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
- 疫情|西安欧亚学院抗疫大事记(二):责任在肩,师生同心,筑牢校园防线!
- 考场|速报!全国多地1-3月雅思部分场次取消,疫情期间考试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