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美国招生官到底最关注中国人的哪些特质?


招生|美国招生官到底最关注中国人的哪些特质?

标化成绩
世界上任何一个教育体系都必然需要一个可以量化的参考指标 , 学习成绩是大家所共识的最佳指标 , 也是留学申请时最基本的考察要求 。
在美国 , 基本每所大学都会在招生时明确给出成绩要求 。 正如社会求职者的学历一样 , 成绩也是一个“敲门砖” , 如果达不到录取机构的要求就无法进入“候选池” , 招生官基本不会考虑 , 被录取的概率几乎为零 。
成绩虽是入学的基本条件(资格) , 但不是唯一条件 。

个性及特点
申请人的个性及特征一般会在文书材料中体现出来 。
PS(Personal statement):告诉招生官你是怎样的人
【招生|美国招生官到底最关注中国人的哪些特质?】推荐信:告诉招生官 , 在别人眼中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美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向申请人发出面试邀请(主要是视频通话) , “纸上得来终觉浅” , 招生官愈来愈希望能够在分数及文字之外了解到一个更加立体的申请人 , 以尽可能准确地判断申请人的个人特质是否能与学校的文化相吻合 。
Talent(才华与特长)
Talent作为加分项 , 只有高排名的一流大学会比较重视(例如哈耶普斯) , 大部分高校则不会太关注这项 。
所以 , 活动重要么?
先看一组数据
来自NACAC对美国大学招生官进行的调查统计显示:课外活动这一块 , 只有6.4%的招生官认为它非常重要 , 更多招生官把课外活动视为相对次要的位置(第二重要) 。
这貌似与我们平时所接触到信息不太一样 , 美国大学不是很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么 , 很多留学机构都在强调背景提升这一块的重要性 , 为什么会被放在“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位置?其实活动重要 , 但也没那么重要 。
留学申请时成绩永远是首位 , 包括语言成绩、学科成绩及外部考试成绩 。 文书材料同样必不可少 , 其次才是活动 。 如果成绩不达标 , 文书又写的很差劲 , 活动再亮眼也是白搭 。
以纽约大学为例 , 课外活动一项依旧被放在了“Important”(第二重要)的位置 。 而Rigor of secondary school record、Class rank、GPA、Standardizedtest scores及Talent/ability才是招生审查时的重点考察部分 。
事实上 , 参加了什么活动不是招生官考察学生的主要目的 , 申请人从这些活动中得到了什么才是他们想真正了解的 。 好的活动能够衬托出一个申请人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 乃至是领导能力 。 当活动名称无法向告诉招生官传递出这些信息时 , 文书材料的重要性(补充说明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
美国大学招生官很推崇一种\"Holistic Admission\"(整体审查)的录取模式 。 即强调从整体去判断一个申请人是否值得录取 , 而不是只从某一部分进行衡量 。
缅因大学法明顿分校招生官表示:相较于成绩 , 他们更看重申请人未来能为学校带来什么 , 能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 审查申请材料时会从整体出发 , 综合成绩、活动、个人经历、技能、艺术特长等 。
根据这个策略 , 一个成绩一般(GPA3.0)但拉小提琴很棒的学生可能拿到Offer , 而一个成绩优秀(GPA3.5+)但其他地方平平无奇的学生可能会被拒绝 。 文书出色的同学相比文书一般但成绩优秀的同学可能更受招生官的青睐 。 这所学校情况如此 , 换到别的院校可能又是另外一种局面 。
其它大学是这样描述他们的整体审查方案的:
哈佛:在我们的录取过程中 , 没有所谓的“哈佛学生模范” , 审查每位申请人时都会非常仔细 。 我们始终努力于找出那些能够成为彼此和他们的教授最好的教育者的学生——那些能够在大学期间及未来启发周围人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