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校学生因压力过大中毒!回忆硕博生猝死那些触目惊心的案例( 二 )


被要求重写论文时 , 距离2020年毕业只有9个月 。 尽管难度极大 , 李源还是奋力追赶 。 更为难的是 , 导师要求必须发“顶级中文期刊”《地质学报》 。 因为导师在跟另一位“老板叫板” 。 朋友询问李源答辩、工作的情况 , 李源回答 , “老师那边卡着我” , “我老师没给我改小论文” 。 而李源的毕业论文、期刊论文 , 一直拖到了9月 。

左:与导师的聊天记录  右:与朋友的聊天记录

2019年1月20日 ,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胡某在宿舍休克 , 送院抢救无效而逝世 。 2011 年 , 胡某从海南大学保送至华工硕博连读 , 2019 年是他博士生涯的第 8 个年头 , 也是他延期的最后一年 。

2016年 , 中国传媒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26岁博士生田某某 , 猝死在学校主楼 。 家属称 , 事发前他一直泡在实验室忙碌 , 怀疑其是劳累过度导致猝死 。

【高校|高校学生因压力过大中毒!回忆硕博生猝死那些触目惊心的案例】家人告诉记者 , 儿子事发前并没有什么身体疾病 , 此前还参加半程马拉松 , 出事前的一周 , 他一直都是从晚上9时在视频质量评价实验室忙到凌晨 。 “经常研究视频 , 更多的时间在是实验里看视频信号的传输等 。
像以上这样令人心痛的案例 , 也不为罕见 , 硕博生们为何会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呢?一部分原因 , 来自内心迷茫和无助产生的焦虑情绪 , 持续积攒才是压力过大的根源 , 所以化解压力的第一步 , 是去正视自己的焦虑 。
那我们面临焦虑时应该怎么办呢?北林的一位导师信忠保曾分享过缓解焦虑的心得:
1.要有整体的规划安排:
很多人陷入一个误区 , 读研读博期间 , 要么什么都不想做 , 要么什么都想做 , 只管把书读好 , 结果都不理想 。 毕竟是成年人了 , 应该对人生有所规划 。 如果实在是没有规划 , 那么就脚踏实地地读书、做研究 , 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一条道路 。 避免因缺乏规划 , 让读研读博成了一场充满惶恐的灾难 。
2.面向目标的终端考核方式:
除了顺利毕业和拿到学位之外 , 如果有了规划 , 就确定几个目标 , 然后 , 围绕这些目标 , 将复杂的事情分解成小事情 , 分解成若干阶段 。 然后与导师充分交流 , 不断调整和优化 , 逐步实现自己目标 , 这些目标最好都是具体的、明确的 。
3.要扎实掌握一些专业技能:
掌握专业知识固然重要 , 但是更重要的是学习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 这将影响你的一生 。 一定要下大功夫学习一些具有一定门槛性质的专业工具 , 例如专业软件、程序语言、数学模型等 。 等你走出校门才发觉 , 这些会让你对自己充满自信 , 让你内心安定和踏实 , 有了安身立命的依托 , 否则 , 工作之后缺乏具有竞争性的本事 , 书到用时方恨少 。
4.积极融入导师科研团体:
同门是人生一大财富 , 是一群有共同生活经历的人 。 一起读书的时候 , 或许会有一些小矛盾 。 但等毕业步入社会之后会发觉 , 同门是多么珍贵和重要的一群人 。 要多学习他们的优点 , 宽容彼此的缺点和不足 。 这也是培养和锻炼自己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 , 是工作后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
5.培养自己形成健康阳光心态:
很多硕博生 , 求学时光过得似乎并不开心 。 每天都愁眉苦脸的 , 要不为未来迷茫和惶恐 , 要不为就业论文犯愁 。 读研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 , 没有工作和成家立业后的各种负担和压力 , 只是单纯的读书和做研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