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专业书籍读不懂怎么办( 二 )


以上是关于两种读书方法的区别 。 是不是知道研究性阅读的方法就可以了?实际上 , 从“知道”到“做到”还有“十万八千里” 。
对于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 , 仅仅“知道”研究性阅读方法也还难以“做到” 。 为什么?一是忙于日常工作 , 时间和精力不够;二是缺乏无法回避且有挑战性任务的驱动 。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 大多数人不愿走出认知“舒适区” 。
如何突破困局?现实中 , 有几种探索对于教师阅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
一是教师加入学习共同体 。 学习共同体对个体能起到唤醒、影响、督促、激励作用 。 学习共同体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 。 比如 , 我主持的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就是一个在线专业学习共同体 , 全国数千名教师在讲师的带领下 , 每日啃读、持续打卡、定期研讨 , 日积月累读了许多“难读、难懂”的书 , 如《非理性的人》《教育的目的》《儿童的人格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国哲学史》等 。 还有一种是由教育局和学校发起的教师读书会 , 比如山西省定襄县教育局教研室发起的教师读书会、黑龙江省尚志市希望小学组织的蒲公英读写社等 , 这类由行政力量发起的读书会 , 定期组织专业阅读 , 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作报告 , 对教师阅读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
二是以教的方式来读 。 教 , 是最好的学 。 如果没有外在要求仅仅是自己读 , 往往一目十行 , 大略翻看 , 甚至半途而废 。 一旦有了教的压力 , 就不能只“知其然” , 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 为了讲清楚 , 会对每段、每句反复揣摩、沉吟思考 , 对文本前后联系 , 归纳要旨 。 前几年 , 我曾自发组织教师公益读书会 , 之所以能每周坚持进行 , 主要是我通过讲的方式 , 受益匪浅 , 收获颇多 。
三是教师做课题研究 。 一旦做课题研究 , 就会根据目标任务和学术规范 , 遵循研究方法 , 查阅相关资料 , 撰写文献综述 , 追溯概念本源 , 了解学术前沿 , 能帮助从业余阅读迅速切换到专业阅读 。
【研究性|专业书籍读不懂怎么办】(作者系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执行院长、苏州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
《中国教师报》2022年01月19日第8版
作者:郝晓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