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逻辑学也能指导人工智能?“世界逻辑日”,高校教师热议逻辑应用

【北京市|逻辑学也能指导人工智能?“世界逻辑日”,高校教师热议逻辑应用】
北京市|逻辑学也能指导人工智能?“世界逻辑日”,高校教师热议逻辑应用

文章图片


北京市|逻辑学也能指导人工智能?“世界逻辑日”,高校教师热议逻辑应用

为庆祝世界逻辑日(World Logic Day) , 2022年1月14日晚19:00 , 校园文化品牌“喻家山哲学小屋”在腾讯会议平台举办专题学术沙龙活动 , 主题为“逻辑、哲学与智慧” 。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徐敏教授主持 , 参会人数130余人 。


来自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山西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思与修哲学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做报告 , 主题涵盖逻辑理论、逻辑应用和逻辑教育 。
山东大学苏庆辉主张 , 逻辑学家不只应当专注逻辑理论研究 , 更要注重逻辑的应用 , 并提出“逻辑工程学”框架 。 “逻辑工程学”将逻辑类比为数学 , 主张将逻辑理论广泛地应用到所有学科研究 , 突显逻辑的独特价值 。 这将为逻辑学领域的科研、教研、教材建设带来深远影响 。
从“理性的个人、不理性的社会”这一流行看法出发 , 四川大学徐召清强调社会亟需逻辑普及工作 , 认为逻辑就像显微镜 , 可以帮助人们把“肉眼看不到的东西”看得更加清楚 , 表述得更加规范 , 并从范·艾克的社会程序理论出发 , 阐明逻辑如何有助于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 。
西北工业大学吴小安认为 , 反事实思考是自由意志和道德行为成立的前提 , 反事实算法则有望让人工智能在某种意义上具有这种能力 , 可喜的是 , 朱迪·波尔的因果理论研究成果有助于建构和实现这种算法 。 反事实算法研究有助于推动机器人学向纵深发展 。
人们往往对犯有思维错误的人持批判态度 , 思与修哲学研究所周志羿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刻反思 , 对逻辑的优先性和合理性限度提出质疑 。 逻辑先行或过度先行会导致偏见甚至异化 , 周老师呼吁必须重视价值排序问题 , 逻辑理性只是众多价值中的一个 , 要对其他价值给予尊重 , 包括非理性价值 。
武汉大学费定舟认为 , 以往条件句理论难以解释一些典型心理现象 , 一个更有前途的进路是结合心理不协调理论和使真者理论 。 详细介绍完这种进路后 , 费老师指出 , 逻辑学和心理学都关涉推理 , 但是 , 两者之间存在巨大解释间距 , 认知视角下的逻辑和哲学研究在此领域大有可为 。
基于其逻辑学教学经验 , 华中科技大学徐敏说 , 常见于逻辑教材中的树方法 , 在语义学上诉诸“作为对象的符号” , 完全性证明则诉诸“作为符号的对象” 。 两个小“妙招”带来的却是伟大的逻辑成果——符合组合原则的量词语义学以及谓词逻辑相对树方法的完全性定理 。 徐老师还介绍了其关于“作为”的逻辑理论阶段性研究成果 。
就“逻辑谬误”“理性价值的局限性”“语言、形而上学和逻辑的关系”等议题 , 报告人与听众进行多轮互动 。
最后 , 来自山西大学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怡总结发言 。
江老师指出 , 六位报告人的报告都非常精彩 , 呈现出逻辑研究的深度 , 也彰显出逻辑的广泛应用性 , 演绎出一场高水平哲学沙龙 。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看 , 逻辑学理论和应用研究以及逻辑教育都是极其重要的 ,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组织的世界逻辑日专题活动开了个好头 , 相信明年国内会有更多的庆祝活动 , 推进逻辑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发挥更大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