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在用好统编教材的路上,民族学校教师该怎么做——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使用为例( 二 )


以吉林省朝鲜族小学语文学科使用的教材为例 , 原用延边教育出版社的《汉语》教科书与统编语文教材 , 虽同属语文学科 , 但因编写时所依据的课程标准不同 , 所以其适用的对象、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也不尽相同 。
从适用对象上看 , 《汉语》教材是依据《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编写的适用于朝鲜族学生学习的语文教材 , 统编语文教材是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从课程性质上看 , 汉语课程更加关注学习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性、实践性 , 语文课程则更侧重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从课程理念上来看 , 汉语课程遵循第二语言学习规律 , 更注重语言学习 , 语文课程则更注重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相结合;从课程目标上来看 , 汉语和语文课程在语音知识、汉字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言技能等方面的课程目标 , 均有质和量的差异 。
有些民族学校的语文教师在使用统编语文教材时 , 将其简单化处理为教材内容的变化 , 忽略了这两种教材的内在学科差异性 。 以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课堂教学为例 , 授课教师将教学重点设定为“认识11个生字 , 会写8个字” , 难点设定为“能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 古诗理解则是由教师作简要概述 。 从教学目标的设定中 , 我们可以发现授课教师使用的虽是统编语文教材 , 但仍以“语言学习为主”的汉语课程理念备课授课 , 忽略了此次教材改革更深层次的汉语学科到语文学科的变化 , 这不利于教师用好统编教材 , 更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
综上所述 , 民族学校语文教师使用好统编语文教材 , 关键要转变学科意识 , 加强专业学习 , 提升专业理念 , 促进专业成长 。 首先 , 做好思想转变 。 要明确认识到民族学校语文教材改革 , 不仅仅是教材内容、体系的表层变化 , 更是汉语到语文的学科转变 , 是汉语课程到语文课程的转变 , 是汉语教师到语文教师的转变 。 其次 , 做好《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对比分析 。 通过比较分析 , 了解学科课程标准的异同 , 掌握语文课程的学科理念、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等 , 转变汉语教学与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 。 再其次 , 积极参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相关培训 , 系统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建构语文学科体系 , 加强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学习 ,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做好教材学习和补差补学工作
用好统编语文教材 , 教师在转变学科意识的同时 , 还要做好教材学习 , 做好教材过渡衔接中学生的补差补学工作 。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的方式 , 对42名教师和72名学生做了关于“在使用(学习)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调研 。 通过整理分析发现 , 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一是缺乏对教科书编写理念、体系结构、目标体系等方面的系统认识 , 吃不透教材;二是缺乏建构单元与单元之间、教科书与教科书之间、学段与学段之间知识体系的能力 , 缺乏做好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要素等螺旋式学习的上下衔接能力;三是面对不同的课型 , 缺乏如何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 怎样利用好教材解决教学重难点的能力;四是因教材之间的差异 , 过渡阶段的学生出现很多知识空缺 , 影响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五是缺乏指导民族中小学教师做好教材过渡的相关资源 , 尤其是新任教师面对新教材 , 缺少专业引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