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体育)北京中学的体育故事(下)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题:北京中学的体育故事(下)
(小标题)“无体育 不北中”从课表做起
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告诉采访人员,北京中学成立于2013年9月。在创办之初,就非常重视体育工作,提出了“无体育 不北中”的理念。北京中学在开设国家课程规定内容的体育课基础上,坚持每个年级每天一节体育课,开设类别丰富的体育选修课程(每周3节必修课加两节选修课),并在足球、篮球、健美操、民族传统体育等多个项目上探索小、初、高一体化课程贯通培养,鼓励学生组织相关项目的社团,希望充分提升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和技术水平,进而像江宛月、翟与宁这样掌握一两项甚至更多陪伴终身的体育技能。
“一专多能”的课程目标对体育师资的数量和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2017年北京中学高中部第一届学生入学时,只有6、7位体育老师,学校总共开设了20几个项目的选修课。因此,每位体育老师需要承担两、三个项目的课程。此外,学校还采用外聘社会教练和邀请有体育特长的家长、外教进校园义务授课等多种方式,解决体育选修课和社团师资不足的问题。
北京中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李大伟告诉采访人员,学校对体育老师的师德师风、个人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北中的体育教师必须要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团队意识。在专业上,必须有运动等级,同时,要做到一专多能。比如去年新入职的王诗朦是中国女足前国脚,北京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刘萌是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学校“区学带”“区骨干”“区优青”教师比例非常高,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是硕士毕业、高水平运动员。
“无体育 不北中”的理念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上也有直接体现。夏青峰告诉采访人员,每次排课表,首先排的就是体育课。因为北京中学严格执行每个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要求,再加上初、高中的体育选修课是走班教学。如果体育课没有排好,其它课程的时间也定不了。
“无体育 不北中”的践行者不光是学生,还有老师。翟与宁对在北京中学期间参加过的师生篮球对抗赛印象深刻,他还通过打羽毛球跟不少其它学科的老师熟识。他说,共同参与体育活动让同学们有了更多和老师交流的机会。
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自主的健康生活习惯、培育良好的体育品质,北京中学从2018年起推出精英跑者计划。迄今为止,在这个计划的推动下,北京中学跑团已经吸引了700多名师生参与,已经有十几名同学和部分老师达到累计跑步1000公里的里程碑,获得了专门设计制作的北京中学精英跑者奖牌。
2013级北京中学毕业生、现就读于美国史密斯学院的蔡佳希曾经是北京中学田径队和羽毛球队成员。当年,在北中趣味亲子运动会上,她曾和父亲联手创下了平板支撑总计时18分钟的纪录。蔡佳希说,在北中杯足球赛、篮球赛、运动会、长跑接力赛、拔河比赛中,她都深切地感受到团队协作共赢的重要性。
“比如在足球赛前,男生们会让踢得最好的几个人负责策略和战术安排,随后在紧张的课余时间抓紧练习;女生呢,即使不上场,在后勤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记得我们会用班费购置属于自己班级的队服、能量供给,安排啦啦队、班歌播放和摄影,并打出‘大象无形,不服不行’的口号;我们高三五、六班女生为班级篮球赛搞笑助跳《野狼disco》;还有阅历课程大漠之上激烈的拔河比赛、军训时泥潭里并肩共唱《强军战歌》的振奋情景,依旧令我记忆犹新。”
体育|(体育)北京中学的体育故事(下)】蔡佳希在去年的东京奥运会之前感慨道:“面对这场盛大不凡的竞技比赛,我们看的不仅仅是成绩高低、谁强谁弱,更是奥运会传达的本质——体育精神。同样,北中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赛给我留下的不是谁第一第二第三,而是融于我血液里的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的意识。”(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