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到底说的是啥? 逝者如斯夫是什么意思( 二 )


这里还有一个例子 。东汉时 , 在纪念发明地动仪的天文学家张衡的碑文中 , 作者这样评价这位见多识广、背得滚瓜烂熟的学者型官员:“你睿智、敏感、好学 , 如四川之死 , 日夜不睡” 。可见当时就像四川之死一样 , 是用来歌颂人的 。

因此 , 在先秦两汉时期 , 孔子的话被用作劝诫 , 鼓励学生修身养性 , 没有任何颓废的情绪 。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感觉时间流逝的解读的?答案是魏晋 。
学者郑玄曾写道:“去了 , 去了 。人言如水 , 伤人无益 。”时间一去不复返 , 但大道依旧未能在世间使用 , 令人心酸 。这应该是第一个从这个角度解释孔子话的学者 。
郑玄是汉末一位伟大的学者 。他的时代并不平静 。从东汉末年开始 , 整个中国经历了三个世界 , 五个蛮荒的中国 。这一时期 , 灾害猖獗 , 瘟疫频发 。数百年来 , 这是一个动荡的世界 。
三国虽然是我们眼中的英雄时代 , 但也意味着是动荡的时代 。就连曹操这样的枭雄也为“白骨露于野 , 千里无歌舞”而悲哀 。因此 , 学者和学者对世界和人生的目光变得前所未有的茫然甚至绝望 。

李泽厚先生曾说:“这种对生死的关注 , 对人生的悲凉、短暂的感慨和叹息 , 从建安到晋宋之际 , 从中下层到皇室贵族 , 流传了相当一段时间 , 空成为了整个时代的典型基调 。"
透过魏晋诗歌 , 我们可以看到 , 关于易逝生命的悲伤随处可见 , 甚至在空之前 。
在《短歌行》中 , “对酒对歌 , 人生几何 , 如朝露 , 难去 。”在《古诗十九首》中 , “人生不足百岁 , 老是牵挂千岁”是同一个基调 。
所以在当时 , 用这样类似的态度或视角来解释经典是不可避免的 。
此外 , 对经典的解读也会反过来影响文学创作 。郑玄等儒生的“哀亡”说 , 也影响了一大批文人墨客 , 如“逝者如斯夫水 , 哀此故 , 别离也” , “临川路过之感 , 爬山越近哀” , 这些几乎都是哀亡说的文学表达 , 所以后来这种解读越来越流行 , 尤其是在诗歌中 。
所以“感时过境迁”的说法更多是由于时代的原因 , 大大背离了孔子的初衷 。
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当初的《论语》 , 这一点我们能感受得更清楚 。
在《论语·子涵》中 , 第十七章是死者的一章 , 其他章节的意思都很清楚 , 大部分都是鼓励后人学习 。例如 , 第18章 , 接下来是第17章 , 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像情人一样善良的人 。”在第21章 , 子打电话给颜渊 , 说:“可惜!我看到它前进 , 但我没有看到它停止 。”它是一种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语言 。

退一步说 , 即使孔子在川上的话是在感叹时间的流逝 , 也更可能是“闻道 , 夜深人静”的感觉 , 而不是“感晨露 , 感悲生”的哀叹 。
所以 , 当我们再次想起“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这句话时 , 不妨想想先贤们面对东河、做大川那样的人、不断学习、意志坚定时那种催人奋进的情怀 。
【逝者如斯夫到底说的是啥? 逝者如斯夫是什么意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