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怎么读(什么夷语发音)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
【今译】
看它看不见,名叫“夷”;听它听不到,名叫“希”;摸它摸不着,名叫“微” 。这三者的形象无从究诘,它是浑沦一体的 。它上面不显得光亮,它下面也不显得阴暗,它绵绵不绝而不可名状,一切的运动都会还回到不见物体的状态 。这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叫它做“惚恍” 。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随着它,却看不见它的后面 。
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 。能够了解宇宙的原始,叫做道的规律 。
【注释】
“夷”、“希”、“微”:这三个名词都是用来形容感官所不能把捉的“道” 。
河上公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无形曰微 。”
致诘:究诘,追究 。释德清说:“致诘,犹言思议 。”
皦:光明 。
《说文》:“皦,玉石之白 。皎,月之白 。”
昧:阴暗 。
绳绳兮:形容纷芸不绝 。
复归于无物:这和十六章“复归其根”的意思相同 。“复归”,即还原 。“无物”不是一无所有,它是指不具任何形象的实存体 。“无”是相对于我们的感官来说的,任何感官都不能知觉它(“道”),所以用个“无”字加以形容它的不可见 。
惚恍:若有若无,闪烁不定 。
古始:宇宙的原始或“道”的端始 。
道纪:“道”的纲纪,即“道”的规律 。
【解说】
什么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冯友兰说:“它(指道)是无物之物,就是因为它是一切物的共相 。它是无象之象,就是因为它是一切象的共相……一切万物的共相,就是有 。它不是这种物,也不是那种物,可是也是这种物,也是那种物 。”
苏辙的《老子解》云:“状,其著也;象,其征也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皆非无也 。”
“无状之状”,首先肯定是“状”,是“有” 。所谓“无状”,是说道不是这种“状”,也不是那种“状”,但又是这种“状”,又是那种“状” 。“无状”是一般的“状”,所“无”的是具体的状 。
“无物之象”之解同此 。所谓“无物”是指不是具体物,但又是物象,故称“象” 。
这一章,老子对道作了更细致的描述,目的是帮助人们体会道的本质 。可以把本章与第一章结合起来读 。
道是宇宙的本原本体 。因为道是本体,一切有形体都以道为本,但是人们却不能看见它,不能听到它,不能摸到它 。老了从人的视、听、触三个官能角度去描述道与一般形体之不同,就是要启发人们从日常感觉中去体会道既是存在但又不是某一具体存在,最后认识到道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本原本体 。
从空间看,道无所谓上,也无所谓下;无所谓前,也无所谓后,因为它无限 。凡无限的皆无形,凡有形者皆有限 。道无限无形,只是一种经验中的恍惚、恍惚,是道的状,是无状之状 。恍惚,是道的象,是无物之象 。
【夷怎么读(什么夷语发音)】从时间看,从古到今,具体的人与事都变迁了,但其间贯穿着一个共同的本质——道 。因为道是共同的本质,所以把握了古代的道也就可以驾驭今天的现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