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李佼阳:时代以使命相托,少年以有为相赴

作者:四川省广元中学高2020级26班李佼阳
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国伟大复兴的新征程。——题记
“一个国家的进步,印刻着青年的足迹;一个国家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百年前,五四青年在乱世中挺直了“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之脊梁,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志于强敌环饲、山河破碎的黑暗喑哑之中撕扯出一片天光。百年后,中华于红船带领之下,沐风栉雨,劈波斩浪,方成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辉煌。而今,中国正值大有可为之风华,赓续红色精神的我们生而逢盛世,立于中华百年时代的交汇点,当立足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如利刃之新发于硎,走好时代赋予青年的新长征路,抓住可为之机,大有作为。
可眼下有部分年轻人,没目标,没斗志,没勇气;怕吃苦,怕考验,怕奋斗。他们沉溺于自己构建的乌托邦里,于其中,是主宰,是完人,不知云天晦明,与国家和民族断了联系。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有可为,方有作为;有不为,方有可为。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一生,就太长了。没有底线,失去根基,磨染初心,安于享乐,自甘堕落,此之乃“不为”。“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国之青年,应将自己的远大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结合,与伟大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摒除“不为”,抓住“可为”,大有作为,并以“有为”,延续时代的“可为”。
李大钊|李佼阳:时代以使命相托,少年以有为相赴】可为而难为,知难行难,方有为。于晚清腐败,风云纷涌之时,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毅然“弃医从政”,一生鞠躬尽瘁,力挽时代狂澜。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历代仁人志士舍身忘死,终让崭新的民主政体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内忧外患、人心麻木之际,鲁迅“弃医从文”,虽“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但仍立于风口浪尖之上,笔耕不辍,针砭时弊,剖开社会恶相,扫清魑魅魍魉,冀望改造国民。滚滚历史长河之中,中华历经风雨飘摇百年,历代英雄志士的鲜血,铸就了如今国家矞矞皇皇、海宴河清之胜景。自古以来,没有哪条道路笔直而坦荡,然而,一条路并不因为它路边长满荆棘而失其美丽,英雄依然在中国伟大复兴之路上砥砺前行,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于是在道路坎坷断裂的地方,微光,汇成了希望。知其险远,才更值得攀登。是以,纵然前方是未知的艰险,我们也当凝聚起手中的星火和未来,不顾一切地纵身跃下无尽的深渊,于狂风之中扶摇而上,鹏程万里。
可为而易为,知易慎行,方有为。杜荀鹤曾言:“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危机也会在祥和之境爆发。处安平之地,行轻易之事,我们更当提高警惕,曲突徙薪,方不至在意料来临时方寸大乱。朝廷兴亡更替,民族艰苦奋斗,科技创新进步,人民砥砺前行……如此种种都在表明:没有万年太平,只有不断安不忘虞,常备不懈,防微杜渐。轻易比繁难更能蒙住人的眼睛,就像在河边饮水的角马,常常因为忘了潜伏在水底之下的杀机而丢掉性命。袁隆平、孙家栋、叶聪……正因为他们时刻保持警醒,未焚徙薪,不安一隅,方可发现中华之不足,从而“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留下深深的时代烙印。是以,对待每件事,都应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国家承平日久,当居安思危。
百年光阴弹指过,风雨飘摇,日新月异之下,中国走过了千山万水的征程,无数革命烈士亦于此留下了深深的脚印:孙中山、毛泽东、李大钊、闻一多、邓小平………百年前的他们,是光的来处。而今,时代的浪潮于21世纪荡起惊涛。北斗女神徐颖献,以青春为烛,信念为火,成大国重器,无怨无悔,以创新之姿得万人称颂;考古女孩钟芳容,以勇气为灯,理想为路,不顾世人非议投身考古专业,终获热爱之果;中国女排,以坚守为剑,信仰为锋,一次次问鼎于世界排球之巅,让女排精神长存,奋斗之魂永驻。疫情肆虐之时,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用肩膀扛起如山的责任,与病毒殊死搏斗,在有为的时代,屡建奇功。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楷模,我辈的榜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