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自己淋过雨 给别人撑把伞 三代接力 为特殊孩子打开一扇窗( 二 )


1979年 , 张沁丛的母亲陈湖湖也加入聋校教师队伍 。 起初 , 陈湖湖没有什么教学经验 , 她从零做起 , 一边自学手语 , 一边在温州师范学校进修 。 课余时间 , 她时常带着理发工具给孩子们理发;天气冷了 , 她给孩子们送棉衣棉被;天气热了 , 给他们煮绿豆汤解暑 。
陈湖湖班上的孩子小许来自福利院 , 每当节假日同学们被父母接回家去 , 她就会很失落 。 张沁丛记得:“每到假期 , 母亲都带她回家和我们一起生活 。 母亲给我买衣服时 , 也会给她买一件 。 ”在陈湖湖的教育下 , 小许考上了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 后来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
3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 , 陈湖湖获得“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等诸多称号 。 2009年退休后 , 她担任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退休协会会长 。 陈湖湖还一直为公安司法机关的涉聋哑人案件担任翻译工作 , 调解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 , 宣传法律知识 。
传承 接过爱心教育接力棒
2002年冬天 , 张沁丛失去了敬爱的爷爷 。 爷爷的遗愿是希望孙辈中至少有一人能延续聋教事业 。 那时 , 张沁丛的哥哥姐姐们都已有了自己喜爱的专业 , 还在上高中的她成了“最佳人选” 。 高考后填志愿时 , 她以超出分数线数十分的成绩报考了南京特殊教育学院 。
2008年开学季 , 张沁丛迈进温州聋校大门 , 正式踏上特教旅程 。 刚进入学校 , 她就担任一年级班主任 。 教室里 , 孩子们哭的哭 , 闹的闹 , 追着家长往外跑 。 今天教给他们的习惯 , 明天又回到起点 。
一天早晨 , 因为交通严重堵塞 , 张沁丛迟到了 。 她最担心的是班级乱成一团 , 可当她飞奔到校时 , 教室却传出朗朗读书声 , 孩子们井然有序 , 她的座位上还摆了一杯冒着热气的开水 。 那一刻 , 在张沁丛心底 , 当初“被迫择业”的遗憾全然消退 , 教好孩子们的决心与信心变得无比坚定 。
随着医学技术发展 , 聋生逐渐减少 , 张沁丛主动转岗到启智部 。
培智孩子的世界是简单且绚烂的 , 他们少了一份聪颖 , 却多了一份热情;培智孩子的世界是神秘的 , 特别是自闭症孩子 , 当他暴跳如雷、哭闹不止甚至自残伤人时 , 常人却难以理解到底是为什么 。
张沁丛下班回到家 , 总会和母亲聊聊学校的事 。 母亲说 , 一般人不懂这些孩子的痛苦 , 我们要再耐心一些、细心一些 , 在细微处发现 , 慢慢教会他们如何表达自己 。
张沁丛说自己是幸运的 , 爷爷奶奶留给她的不仅是信任与期待 , 还有对特教事业的坚守与执着 。 如果说有缺陷孩子的生命被关上了一扇门 , 她家的使命就是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 , 照进阳光吹起风 。
[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