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爱国是什么?——两个“001号”的师生对话( 二 )



有机化学|爱国是什么?——两个“001号”的师生对话
文章图片

↑南开大学学生在参观校史馆
七七事变后 , 南开大学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遭日寇炸毁的第一所中国高等学府 。
废墟前 , 张伯苓对学生说:“敌人此次轰炸南开 , 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 , 而南开之精神 , 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 。 ”
爱国教育下 , 一大批国之栋梁与名家大师从南开走出 , 更有青年用生命诠释担当 。
风雨如晦中 , 南开大学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辗转迁至昆明 , 成立西南联合大学 。 面对时艰 , 杨石先靠典当衣物勉强度日仍不忘资助困难学生 。
抗战胜利后 , 南开校友报告:“在被立案惩处的汉奸之中 , 没有一个是战前的南开学校毕业生”;而在南开历史上 , 有名可考的烈士就有36位 。
毕业于南开大学的郭永怀 , 便以身许国 , 跨越时空用生命回答了“爱国三问” 。
郭永怀作为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 也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 。 1968年12月5日凌晨 , 一架从青海飞往北京的飞机不幸坠毁 , 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找到郭永怀时 , 发现他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 , 就是为了保护装有绝密实验资料的公文包 。
跨越时空的青春答卷
面对一批批像徐宗群一样入校的年轻人 , 南开大学正在用新的方式与他们进行“爱国对话” 。
“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回答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 ”南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校史研究室主任肖光文说 ,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 , 他常常思考这个问题 。
于是 , 校园之内 , 结合课堂、展览、活动 , 百年校史被年轻的南开人记住 。 校园之外 , 在肖光文等一批教师的带领下 , 每年暑期学生们都会走出象牙塔 , 走进社区和田间地头 , 深刻体会中国的现实与发展 。
一次 , 肖光文带领着学生来到山东沂蒙老区 , 当学生们看到“最后一口粮当军粮 , 最后一块布做军装 , 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标语时 , 被战士与老区百姓间的鱼水之情深深触动 。 “我们到农村、到老区 , 让学生们进行国情调研 , 就是让他们了解一个全面、立体的中国 。 ”
活跃的“00后”大学生们 , 更是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 转化成戏剧、诗篇、画作 , 甚至短视频 , 在课堂上展示 , 在同学间传播 。 “爱国教育不再是空口号 , 而是学生能参与 , 代代能传承 。 ”肖光文说 。

有机化学|爱国是什么?——两个“001号”的师生对话
文章图片

↑南开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任何的校训、口号 , 都要随着时代的前进 , 赋予新的内容 。 ”李正名说 。 如今 , 他熬过夜的实验室里 , 年轻的学子正在攻克新的课题;他传道解惑的三尺讲台上 , 年轻的老师正飞扬文采 。

有机化学|爱国是什么?——两个“001号”的师生对话
文章图片

↑南开大学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
9月7日 , 南开大学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 80多年后 , “爱国三问”又在南开校园响起 , “你是中国人吗?”“是!”“你爱中国吗?”“爱!”“你愿意中国好吗?”“愿意!愿祖国繁荣富强!”
这跨越时空的问答 , 不仅响在南开人的耳畔 , 更响在中国青年学生的耳畔 。
[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