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减少考试次数后,如何保证教学质量不下滑

减少考试次数后 , 如何保证教学质量不下滑
王营(特约评论员)
近年来 , 许多学校将考试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 。 一些学校打着提高教学质量的旗号 , 频繁举行考试 , 除了安排期中和期末考试 , 还有月考、周考、单元考 , 且美其名曰“周周清”“单元清” 。 在此过程中 , 考试的功能也被异化 。
【功能|减少考试次数后,如何保证教学质量不下滑】为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 ,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 提出了准确把握考试功能、大幅压减考试次数、规范考试命题管理、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完善学习过程评价、加强学业质量监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等要求 。 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主要发挥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功能 , 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 , 其他考试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 。 《通知》还明确 , 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 , 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实际出发 , 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 。
面对压减考试次数的要求 , 有些家长担心教育质量会因此下降 。 对此 ,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回应称 , 作业、考试的量减少了 , 但留下来的是更高效、更有针对性、更具有诊断性的作业和考试 。 这也给老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 教师要更加关注过程 , 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 具体说来 , 要落实好以下环节:
一是抓好课前诊断 , 科学制定学习目标 。 教师要基于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 据此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方式和课堂训练题 , 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
二是抓好课堂诊断 , 提高课堂效率 。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听课、回答问题、小组学习讨论情况 , 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 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 , 真正做到“为学而教” 。 同时 , 还要留出充足的时间 , 让学生独立完成当堂训练题 , 并做好辅导 。
三是抓好课后诊断 , 科学设计学生作业 。 减少考试次数后 , 学生作业就成了诊断学情的有效抓手 。 教师要围绕学习目标 , 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 , 既要巩固当堂知识 , 又要注重能力训练 。 同时 , 要强化作业管理 , 保证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 教师也要尽量做到全批全改 ,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 , 可选择面批面改 , 以准确把握学情 , 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
四是抓好期中、期末诊断 , 促进学生自我改进 。 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 , 教师不能只看成绩 , 还要依据考试成绩对教和学进行客观分析 , 正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并制定解决方案 。 此外 , 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个体分析 , 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程度及能力发展水平等 , 为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
有了过程性评价和诊断 , 教师就能较好地掌握学情 , 并以此为依据 , 对症下药 。 这样一来 , 即使没有频繁的考试 , 也不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
(作者王营 , 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 此为蒲公英评论首发作品 , 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 违者必究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