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黏人”,是孩子独立的第一步

在和父母交流的时候 , 我经常能够听到父母提出这样的愿望:“希望TA更加独立;什么时候能不需要我来督促 , 自己去做呢?孩子太依赖我了 , 什么都要问我……”
对于孩子来说 , 独立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门功课 。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 , 我们发现 , 安全感的程度和独立性密切相关 , 可以说 , 安全感越高独立性越强 。
【我的孩子太黏人 , 是不是独立性太差?】
很多父母将孩子具备独立性理解为不需要父母的陪伴 , 完全独立地去做某件事 , 其实 , 对于特殊的年龄段来说 , 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与独立性是并存的 。 在婴幼儿阶段 , 依赖表明孩子在成长 , 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父母才能够生存 。 虽然这种依赖性给父母造成不便 , 但却有益于幼儿的成长 。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 在婴幼儿时期 , 如果父母或者抚育者能够给孩子足够的、稳定的、持之以恒、前后一致的、合理的爱 , 孩子就会体验到安全感 , 并延伸出对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 , 感觉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
渐渐的 , 幼儿在依赖父母的同时渐渐长大 , 随着能力的提升 , 幼儿的独立意识开始产生并且发展起来 , 他独立的欲望越来越强 , 希望自己去发现新的地方 , 并且愿意和不熟悉的人交朋友 。
接着幼儿开始主动地去寻求和感受独立 , 比如离开父母身边一会儿 , 但又很快再回到父母身边寻求安全和保护 , 在两种感觉之间寻求满足 。 只要我们为孩子提供了足够的心理营养 , 他就会一直不断地试验:不断地离开 , 回来 , 再离开 , 再回来……从4个月一直到3岁 , 一直会做这样一件事情 。
幼儿的部分勇气就来自于他对情况的了解 , 他知道在自己需要安全和保护的时候 , 随时都可以回到父母身边 , 他是能够得到安全的 。 通过这样的尝试 , 孩子会变得更加勇敢和大胆 , 从而逐步培养起自己的独立性 。
但当父母不了解安全感和独立性之间的关系时 , 就会产生一些错误的做法 , 比如:把一个处于安全感形成期的孩子长时间地单独留在一个房间里 , 任凭孩子哭叫着要爸爸妈妈而不去管他 , 试图通过这种方法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 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 。
【什么?安全感越强 , 孩子越独立?】
心理学上认为0至3岁 , 是培养孩子安全感的关键时期 。 人的成长除了有充足的生理营养 , 他还需要充足的心理营养——就是安全感 。
0至3个月是宝宝跟母亲的共生期 。 这时期的宝宝需要被无条件接纳 。 因为刚出生的宝宝非常的脆弱 , 他不能够自己寻找食物 , 只能依靠父母或者抚育者的照顾 。 所以父母的及时回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 而这时 , 孩子还不会表达 , 他只能用哭来表示他的需要 , 希望通过哭声来得到父母的喂养、安慰以及关爱 。 如果宝宝的这些需求都及时得到满足 , 宝宝会觉得自己是重要的 , 并认为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 安全感就会油然而生 。
从4个月开始 , 宝宝进入另外一个阶段 。 就是宝宝想要分离 , 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 在母体里 , 宝宝本来跟妈妈是相连在一起的 。 出生 , 也就是跟母体的分离 , 经历的是生理上的分离 。 但从四个月起 , 宝宝开始走他那条在心理上与母亲或者父亲剪断脐带的另一个过程 。 这一过程会一直持续到3周岁 。
如果这一阶段过渡得好 , 孩子就会很好地跟他的重要他人(父母)分离 , 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 如果这个过程没有做好的话 , 这个孩子永远不知道如何独立 , 并会有很强烈的分离焦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