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高考623分的外卖小哥:“已入学报到”,为何他的心态更加励志?


王威|高考623分的外卖小哥:“已入学报到”,为何他的心态更加励志?

【王威|高考623分的外卖小哥:“已入学报到”,为何他的心态更加励志?】
两个多月前 , 在“考高623分”和“外卖员身份”的反差催化下 , 退学四年后的26岁王威被紧急推到励志的风口浪尖之上 。 当时的媒体叙事论调是“外卖小哥高考623分后淡定送外卖” , 有必要说明的是 , 如果不是后续“退学”等信息的释出 , 舆论上普遍还沉静在“牛人淡定”的语境中无法自拔 。
只是当“退学”、“谋生”、“考学”这些更为现实的语词串联在一起时 , 真实的王威才从风口浪尖上走下来成为“大一新生王威” 。 并且在王威入学报到后 , 有媒体记者也接着“外卖小哥高考623分后淡定送外卖”时遗留下的舆论疑惑再次发问 。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 , 王威在面对媒体时的心态可谓很真实 , 他谈及“退学”时虽然强调自己心有不甘 , 但更多是基于“第一次落空”背后的复杂性进行言说的 。 王威说:“第一次大学选专业的时候一头雾水 , 是在别人的建议下填报的专业志愿 , 可后来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选专业” 。
所以这次重新考学后 , 王威并没有刻意追求学校(知名度) , 而是基于专业兴趣作出的选择 。 并且王威也提到小镇的孩子缺乏职业教育理念 , 并直言第一次上大学时 , 觉得自己的成绩还拿得出手(没什么特长 , 只能靠成绩) , 可后来发现成绩也不是很好 , 就彻底“看不到什么希望” 。
再后来王威觉得课程没意思 , 老师讲课也很乏味 , 再加上自己急功近利的心态触动 , 越来越觉得继续念下去没用 , 就出现很强的排斥心理 。 在谈到这些问题的时候 , 当王威正式提及家庭影响时 , 似乎记者的采访才渐入佳境 。
王威说很多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去做很多事儿 , 想很多问题(重组家庭) , 并且强调自己跟父亲打电话讲出“自己要退学”时流泪了 , 他自认为内心有一块缺失的地方 , 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是“割裂感”很重 。 循此可以得出 , 王威的“非典型考学人生”还不只是“改命的挣扎”(偏重职业成就) , 从他自身来讲其实算是“寻得认可”的过程 , 就如他在采访最后提到的“不只是自我认可 , 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
因此就王威的“非典型考学人生”来讲 , 所谓的励志应该从两个层面去看待:其一、分数层面的出类拔萃 , 毕竟多数人走向社会后 , 再想走回校园是很难的;其二 , 再次走进校园的心态 , 他虽然提到自己对未来抱有一定希望 , 但是却更强调读书(念大学)之于认知层面的提升 。
就“其一”而言属于舆论探讨中喜闻乐见的部分 , 甚至从情绪上来讲 , 很容易形成“外卖员都能考600多分 , 你为何不行”的“家长之问” 。 可当事人但凡走下风口浪尖 , 这种励志也就瞬间失去普遍性 。
而“其二”之所以更加励志 , 就在于是心态的转变 。 王威谈及曾经的大学同学时说:大家并不是一开始就决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 , 而是在把自己分内的事一步一步做好 , 然后再面临各种选择时再去做各种尝试 。
坦率地讲 , 王威已经觉得自己当初“退学到谋生”的决定“很不正确” , 但是触发他反思的却是各种社会历练 。 这从王威讲述送外卖的维艰经历中就能看得出来 , 他说电梯停电 , 三十多层爬上去后 , 第一感觉是“我要跳下去” 。
所以基于王威所说的“人还是要努力争取给自己多一些选择 , 读书(念大学)是帮助自己认知的过程” , 再去看媒体当初之于“外卖小哥高考623分后淡定送外卖”的叙事逻辑 , 总觉得这事儿有些跑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