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双减”之后再议学会学习
【课堂|“双减”之后再议学会学习】10年前在一所小学采访时 , 一堂“学习方法交流课”引起了我的注意 。 那堂课是由学生主导的 , 先是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一周来成功的学习方法 , 每个小组梳理出1-2个 , 然后在全班分享 。 教师主要负责点评和方法的再凝练 。 这样的“学习方法交流课”每周一节 , 成了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重要支持 。
3年前到山东聊城东昌中学采访 , 该校围绕“学改”构建的两大课程让我眼前一亮 。 一个是“心三力”课程 , 即心智力、内驱力、自控力;一个是“脑三力”课程 , 即思维力、高忆力、快读力 。 这两大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力” 。
正是这样的实践案例不断加强着我对构建“学习学”的认识 。 尤其在当前落实“双减”政策背景下 ,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 显得格外重要 。
“双减”落实到课堂学习中 , 不仅仅是可见的作业量的“减” , 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兴趣的“增” , 学习方法的“增” 。 对于缺少学习兴趣、又不会学习的学生而言 , “减负”可能就是一个伪命题 。 如果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课堂学习的“最初一公里” , 那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 不断越过学习障碍 , 则是打通课堂学习的“最后一公里” 。
学习不只是一种意识 , 更是一种技能 。 技能自然需要通过训练才能习得 。 正如北京中关村三小校长刘可钦所说 , “学习是需要学习的” 。
学习不仅需要知识基础 , 还需要学习方法作为基础 。 有人说 ,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 。 已故北京四中数学特级教师周长生也曾说 , “除了教会学生自学 , 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提高老师的地位” 。 学习不只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 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点金术” , 才是打开一切未解难题的钥匙 。
当前 , 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从教学论向学习论转变 , 从知识结构向认知结构转变 。 遗憾的是 , 学会学习依然是“失落的一角” 。
学会学习不仅包括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态度的树立 , 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支持 , 学习工具的使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
学习方法分为公共学习法和学科学习法 。 这里重点说一下公共学习方法 。 比如如何提问、如何倾听、如何表达、如何合作、如何记笔记等 , 都需要有专项的辅导练习 。
比如“学会提问” , 陶行知曾给学生提供了8种方法 , 简称“8何”:何事、何故、何时、何地、何人、何如(事情的来龙去脉)、何去(事情的结果怎样)、几何(事情的关键点在哪里) 。 无独有偶 , 山东潍坊北海学校就如何提问也给出了具体的支架 , 围绕一个事物可以从8个方面来思考: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做什么用的?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样?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选择它?我是怎么看它的?我是怎么知道的?
工具的使用主要体现在思维工具、学习工具方面 , 如六顶思考帽、思维导图、韦恩图、康奈尔笔记法等 。 其中 , 康奈尔笔记法将记与学、思考与运用相结合 , 使笔记经主栏、线索栏、总结栏的分割变得更加清晰 , 有利于促进思考 , 提高学习效率 。
好的教育不是授之 , 而是遇见 。 一位好教师就是不断让学生遇见好的方法 , 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兴趣 , 协助他们建立自己独有的学习方法 。 这是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和终身学习者的关键一步 。
《中国教师报》2021年09月22日第4版
作者:褚清源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