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槎乡|竹笛声声绕青山 在音乐里感受传统文化

竹笛声声绕青山(解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核心阅读
开设竹笛班、排练新曲目……江西省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音乐教师肖惠文让竹笛走进校园 , 把音乐课上得有声有色 。 竹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 也让山里的孩子们收获了兴趣和快乐 。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大山深处 , 90后小伙肖惠文已经在水槎乡中心小学担任了4年音乐教师 。 这些年来 , 他一直在探索如何为村里的孩子们上好音乐课 , 用竹笛传递音乐的美妙和魅力 。
思 考
上山里娃需要的音乐课
2017年 , 25岁的肖惠文回到故乡 , 担任水槎乡中心小学音乐老师 。 可第一堂音乐课 , 就给他浇了一瓢冷水 。
“村小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 。 ”课前 , 肖惠文信心满满 , 要给学生们讲点专业的乐理知识 。 结果 , 从创作背景到曲目分析 , 从音乐构造到音乐美学 , 音乐课上成了“语文课” 。
课后 , 肖惠文开始反思 , “村里孩子需要什么样的音乐课 , 音乐教育应该达到怎样的效果?”意识到问题 , 他想了一些办法 , 第二堂课带上了竹笛和葫芦丝 , 还设计了趣味小游戏 , 课堂气氛好了起来 。
“音乐教育先要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 再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 , 不能一味往专业方向培养 。 ”理顺教学供需关系后 , 肖惠文决定把吹奏竹笛加入教学 。
选择竹笛 , 跟肖惠文的音乐经历有关 , “我从小学开始学吹竹笛 , 学习了10年 , 其间父母一直引导和支持 , 我也因此在音乐上收获了更多乐趣 。 ”
2020年秋季学期 , 肖惠文从班里挑选38名学生成立了竹笛班 , 每周固定上课 , 假期集中训练 。 “重点训练气、唇、舌、指上的基本功 。 为了提高对音色和气息的掌控能力 , 我要求学生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跑步、做仰卧起坐等锻炼 。 ”肖惠文说 。
热爱 , 让孩子们沉浸在音乐的快乐里 。 经过一个假期的练习 , 孩子们把一首《井冈山下种南瓜》吹得有模有样 。
改 变
孩子们敞开心扉、树立信心
“左手朝外 , 右手朝内 , 拇指按笛;打开嘴唇 , 牙齿不动 , 闭上嘴唇 , 然后发出‘噗’的声音……”采访时 , 学生们兴冲冲地凑了过来 , 主动演示怎么握笛、吹响 。
【水槎乡|竹笛声声绕青山 在音乐里感受传统文化】水槎乡中心小学有670名学生 , 其中留守儿童占60%左右 。 “第一次见面 , 很多孩子的眼神里透着不自信 。 ”那段时间 , 肖惠文不断思考 , “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以前的校园生活比较单调 , 现在学生们有了共同的兴趣 , 有时候会一起探讨吹奏技巧 。 ”肖惠文认为 , “音乐能够让孩子们拥有更加充盈的内心 , 还能帮助孩子们敞开心扉 , 积极表达自我 , 树立信心 。 浸润在音乐的世界中 , 他们更容易感受爱、传递爱 。 ”
“竹笛的声音很清脆、美妙 , 我特别喜欢 。 ”自从学会吹竹笛后 , 学生雷倩变得活泼开朗了不少 。 “现在她更爱笑爱说话了 。 ”爷爷对孙女的变化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 放学回家后 , 雷倩常通过微信视频 , 给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吹奏竹笛曲 。
去年底学校举办的竹笛大赛上 , 四年级三班的黄勇以自学的《踏山河》获得了一等奖;四年级二班的熊晓纯展现出天赋 , 已经成为竹笛班班长……学生们收获了快乐和兴趣 , 还有更多成长的可能性 , 肖惠文笑道:“说不定就有学生会成为竹笛演奏家 。 ”
4年的乡村教学经历 , 让肖惠文越发成熟 , “从学生身上我看到自己的价值 , 教学带来的满足感无与伦比 。 ”
传 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