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会|北京大学前任校长谈预聘制的是非,从北大师资聘任制发展看大学里的人才阶梯
文章插图
■教师的学术潜力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一旦获得终身教职,将会影响学校几十年
■使青年学者在学术上成功,不仅是个人愿望,也是学校、院系和同事的责任
■判断一个制度是否合理,应主要看留下的学者是否是优秀的,不能因个别案例因噎废食
■新老人事体制并轨,难免矛盾冲突,实事求是地把握标准和尺度非常重要
■不断修正偏差、解决问题,才能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实际的教师人事体制
如何评价一所大学是否卓越?答案很简单:卓越大学一定要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的体验,也一定要给予所有教师更大的学术发展空间。
传统的教师人事体制,往往把资源集中在已成名的学者身上,而预聘制则更关注青年学者的成长,把资源集中用于青年学者的科研启动和发展。其结果常常是,老体制有助于少数著名学者,而预聘制则会培育出一代杰出的学术新秀。
近年来,一些大学在综合改革中开始实行教师预聘制。但是,由于对预聘制理念的理解和实施上的差异,效果大相径庭,这也使人们对制度本身产生了很多误解。一些人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末位淘汰”或“非升即走”。实际上,这并非预聘制的本意。
预聘制的核心,简言之,就是希望选聘最优秀的青年学者,支持并帮助他们追求学术卓越,保护他们安心学问、免受外界干扰。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海外一些院校也开始对教师预聘制做出反思,认为过度的保护会降低教师学术研究的热情。
就北京大学而言,引进这项制度时用的正式称谓是“预聘—长聘制”,预聘制只是一个简称。
从预聘到长聘,让学者与更优秀的人为伍
在讨论预聘制前,有必要对部分高校目前实行的这一人事制度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一般情况下,当院系出现岗位空缺时,会建立专门的聘任小组,通过招聘公告,或特定渠道物色合适候选人。聘任小组从申请者中遴选出一部分合适的人选,邀请他们访问学校。在访问期间,候选人通常要做一到两次学术报告、一次教学报告,并与部分学者进行交流。在聘任小组意见的基础上,院系学术委员会和院长提出聘任报告,最终的聘任决定由学校聘任委员会做出,经校长签署生效。
聘任教师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某种意义上讲,是学校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委员会|北京大学前任校长谈预聘制的是非,从北大师资聘任制发展看大学里的人才阶梯】首先,教师的学术潜力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一旦获得终身教职,将会影响学校几十年。
其次,学术研究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学者都希望与更优秀的人为伍。对于每位新聘教师,学校、院系和同事都会投入很多资源和精力,帮助他在学术上更加成功。如果没有选对人,不仅是物质上的损失,还会影响整个学术风气和学术标准,影响其他同事的学术发展。
第三,严格把好入口关,也是对申请人负责。选择一所合适的学校是青年学者人生道路上的重大选择,因而学校聘任决定,一定是基于青年学者能在学术上取得成功的判断才作出的,这样对双方才公平。
有时显得不近人情,但这也是必须的
当然,预聘制对学术水准的要求是很高的,有时显得不近人情,但这也是必须的,因为学校不仅要对学者个体负责,还要对所有其他学者的发展负责。
对于青年学者,预聘制带来的一个优点是:对未来有明确预期。从入职开始,青年学者就清楚地知道学校、院系将如何评价他的工作。在最终的长聘审核中,不会再像老体制那样,与同事竞争职称的晋升,而是要与国内外最优秀的同行比较。因此,青年学者在职业生涯一开始就要做好长远学术发展规划,而不是把精力放在近期发表几篇文章上。
推荐阅读
- 换届|重磅!30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换届
- 教育|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 长沙|北京大学布局中部地区!为何选择落地湖南长沙?
- 教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位专家当选新一届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 教育|2019-2021年北京大学毕业生留学率跌破10%!
- 北京大学|重磅!北京大学,异地布局!
- 北京大学|13岁被北大破格录取的天才少女,学成后不回国,改国籍嫁美国老头
- 机构|【背景提升机构】“成功保研「北京大学」,我只做对了一件事!”
- 北京大学|北京地区部分高校提前放寒假 推出暖心送站服务
- 北京大学|安徽首位!合肥一中侯天尧被北大“数学英才班”预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