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则|郑州“双减”细则即将出台 部分家长陷入矛盾期待减负又担心落后( 二 )


经多方打听,陈玉晴为孩子选了一所离家较近的辅导机构,每天晚上“一对一”辅导作业。临近暑假,机构老师告诉陈玉晴,暑假安排了初二到初三的过渡课程,通过小班制授课进行。
“孩子不太想学,其实我也有些不忍心。正在纠结,这个课突然就停了。”陈玉晴告诉采访人员,7月中旬,先是辅导机构告知暂停暑假集中辅导,接着又因疫情取消了所有辅导课程。
陈玉晴担心的是,在“双减”政策下,辅导班越来越少,好老师会越来越难找。“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负担,长远来看当然好。但是眼下孩子在升学关键期,在急需补充’营养’的时候谈减负,能否顺利通过应试进入理想的高中,为接下来的深造打下基础,对小家庭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很难不纠结。”她说。
细则|郑州“双减”细则即将出台 部分家长陷入矛盾期待减负又担心落后
文章插图
【3】
不少家长支持“双减” 盼课外辅导能回归到理性
对于这一点,市民陈莉则比较乐观:“双减政策是要规范学科培训,为老师资质、培训内容提供标准,所以以后不是没有课外班,而是课外班没有那么‘内卷’了。”
陈莉的孩子今年小学毕业,她告诉采访人员,此前并未让孩子接受校外补习。在她看来,课外班的作用是课上学不好的小孩用于查漏补缺,或者学有余力有更高追求的孩子提高能力,并不适合所有学生,但现在演化为“全民补习”,反应了家长们内心深处的焦虑感。
“补习班一般分三种,和课本同步、拔高和奥数类,我问过一些中小老师,在小学阶段,这些课外班对孩子拓展思维可能有用,但对应试作用不大。”陈莉解释,以前民办中学竞争力较大,补习班对选拔有一定帮助,但据教师反映,上了补习班的孩子,初中后应试优势并不明显。
在采访中,有更多的受访家长都期望课外辅导能尽快回归到理性。唐华艺的孩子正上初中,她介绍说,从孩子上小学开始,便开始上各类补习班,直到初中,补习班依然没停。“刚上小学时,原本计划是不给孩子报补习班的,但其他孩子都在上,就也跟着上了。”唐华艺告诉采访人员,她是从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开始给孩子报补习班的,周末时间基本上也都在上课,各项辅导安排得满满当当。“现在孩子正上初中,平时都是住校,周末时候才回来,今后补习班周末不能开课,这样一来,所有同阶段的孩子都上不了啦,这样也挺好。”
和唐华艺一样,市民李刚也在同样期待“双减”政策能切实给孩子减负。
【4】
郑州“双减”细则即将出台 教师称家长要改变对补课的执念
作为“双减”政策试点城市之一,在此前阶段忙着战疫的郑州暂未出台“双减”细则,不过郑州市教育系统相关工作人员向采访人员透露,郑州“双减”细则即将出台。
在郑州市扶轮外国语高级中学教师李林栋看来,“双减”政策是促进教育深化改革的新举措,既能够缓解家校矛盾,解放家长紧绷的育娃神经,又能够给孩子带来更多自由呼吸,享受成长的空间。“培训机构的‘野蛮生长’,无形间增加了家长的教育焦虑。有的孩子上初一就已经开始学习初二甚至初三的部分课程。实际上,面对密集的周末补课,更多的孩子并非情出自愿,只是在文化课成绩互相攀比的形势下,被迫无奈。”李林栋说,培训机构的无序发展,滋生出盲目报班、收费混乱、超纲教学等现象,成为教育部门乃至学校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其实,我们老师希望学生在学校认真学习,不会了主动问老师。但是有的孩子经过补课,学习成绩确实有提高。要让家长改变对补课的执念,还需改变他们对成绩的观念,包括对职业院校的偏见等,这背后需要整个教育领域的共同努力和科学引导。”李林栋认为,“双减”政策包括全面提高质量、减轻作业负担、优化课后服务、改革评价制度等校内减负,规范培训机构等校外减负,但评价制度的改革是我们要特别用力的地方,国内部分地方已经投入实施的新高考就是重要的探索。只有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才能让教育更有质量,更有温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