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视点|中小学校园应为阅报栏留一席之地

“双减”政策落地,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日益齐备的运动器材,也给孩子们课余提供了更多选择。然而,采访人员近日在西部地区部分中小学校园意外发现,偌大的校园中供学生课间休息时阅览的阅报栏难觅踪影。
几代中国人都有站在阅报栏前读报的经历,在手机尚不普及的年代,阅报栏作为连接校园与社会的一扇窗,起到了开阔眼界、拓展思维的作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多元,但读报也是“多元渠道”之一,校园公共空间理应给阅报栏留一席之地。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单从教育本身而言,提倡素质教育,更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如果校园里能有几个阅报栏,厚实的书籍再加上鲜活的报纸,必定能给孩子们提供更丰富的滋养。
呼唤阅报栏重回中小学,并非是为了让孩子们将报纸作为获取新闻信息的唯一渠道,而是希望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涵养他们的时代感。作为可以平视世界的一代,这种时代感和那些从儿时萌生的兴趣,对他们开阔眼界、提升格局、促进身心成长,都大有裨益。
呼唤阅报栏重回中小学,对学校德育教育也是一种促进。试想,一篇普法知识报道、一段有感染力的人物报道……传递的不只是一两条时事新闻,其本身就是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激励学生,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效果。
读书看报的记忆,根植于不少人的儿时记忆中。好传统不能丢。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由于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孩子居多,加之没有齐备的德育教师,德育教育成为短板。这也为德育教育留出了更多探索空间,不妨先从放几个阅报栏开始,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为德育教育补短板加一把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能量和真本事的孕育,都需要润物细无声的力量。让消失的阅报栏重回中小学,看似小事,却并非小事。另外,人生很多习惯的养成,都与学生时代密切相关。虽然“一纸风行”不再,“白纸黑字”仍然有不可替代的力量。孩子有阅报栏相伴成长,养成读报习惯,或可终生受益。
(新华每日电讯,作者何晨阳)
视点|视点|中小学校园应为阅报栏留一席之地】找采访人员、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
视点|视点|中小学校园应为阅报栏留一席之地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