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过分了吧?!”家长群刚开学就吵翻,这个问题大家憋不住了
“过分了吧?!”家长群刚开学就吵翻 , 这个问题大家憋不住了
距离开学才一周 , 浙江杭州一所小学新生家长群 , 就“吵翻”了 。 究其原因 , 原来是一位家长过于“耿直” , 不太认可群里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 , 直接在群里@了几位家长 , 一场关于教育的讨论就升级了 。
文章图片
“你家孩子非常奔放”
“我们家都是吊起来打的”
因为这两句话 , 家长群里吵翻
“吵架”的原因很简单——开学第二天 , 这所学校的一个一年级女生在坐某专线车上学时 , 因为和同学聊天聊得有点嗨 , 一来二去就显得有点兴奋 , 负责送车的志愿者家长随即比较严肃的制止了孩子 , 最终让车内恢复了相对的平静 。
之后 , 在将孩子们送进学校后 , 这位负责送车的志愿者家长 , 随即在家长群里@了那个女孩的父母——“你们家宝贝今天班车上聊嗨了 , 嗨得站起来了 , 非常奔放”“然后就被制止了” 。
于是 , 这个女孩的家长只能发了一个尬笑的表情并表示“回家好好批评”来化解尴尬 。 可谁知 , 负责送车的那位家长直接回复说:“我们家都是吊起来打的” , 并配了一个“OK”的表情包……
这两句话下来 , 女孩母亲就憋不住了 。
“我们家是个女孩 , 才开学一周 , 那位家长就用‘奔放’、‘吊起来打’这样的话 , 而且还是在家长群里 , 这也过分了吧?”女孩的母亲说 , 她们家孩子本性确实比较活泼外向 , 但也是属于“讲的听”的孩子 , 所以那位送车家长的话 , 在她看来简直有人身攻击之嫌 。
事后 , 群里部分家长也对那位送车家长的表述表示疑惑甚至不满 , 私下里宽慰了女孩妈妈 , 表示对方可能只是开玩笑的 。
“对方是位全职爸爸 , 孩子也是女孩 , 难道不应该换位思考下别家的感受?相信他在教育问题上一定有更多自己的见解和认知 , 但并不等于每个孩子和家庭都要依照他的教育理念来教育孩子 。 他可以将自家孩子教育的比较内向文静 , 可以要求自己的孩子 , 但没有必要干涉别家孩子 。 ”群里一位家长告诉采访人员 , 即便是旁观者 , 就算是开玩笑 , 她也看不下去一个成年人这样去形容一个小女孩 , 并且总是对其他家庭的教育问题指手画脚 。
而后一天 , 类似的涉及教育观念的话题 , 在群里不断出现 , 在很多家长看来 , 群里部分家长的言行显然有些过分了 , 甚至有脾气稍微着急一点的家长 , 直接找到了学校 , 希望老师能出面和那些更愿意表达并影响别人教育理念的家长 , 沟通一下 , “希望彼此尊重差异 , 以及正确认识每个家庭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 , 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立并唯一的 。 ”
孩子在课堂里学习
家长们在群里也应“学习”
对此 , 采访人员联系了一位从事小学教育多年的班主任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每年的新生家长群里 , 几乎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 只不过是程度的轻重不同而已 。 对于上述案例 , 这位老师表示无法具体评判 , 但她认为有一点是可以和家长们共勉的:“孩子们在教室里学习 , 家长们既然组成了群 , 其实也是在一个虚拟的教室中学习 , 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家长 , 互相取长补短 。 ”
在这位老师看来 , 其实家长间遇到此类问题 , 如果真有需要 , 完全可以直接加对方为微信好友后 , 点对点地去沟通 , 在群里直接@确实不妥 , 因为这不仅会给家长造成尴尬 , 也会让别的家庭对某一个特定的孩子造成不良印象 , 这种印象一旦造成 , 很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这个孩子的社交生活甚至学习成绩等 , 不利于一个孩子的正常成长 , “换句话说 , 教室里的教育 , 老师会管好;家庭教育 , 家长间彼此可以借鉴交流 , 但不要在公共场合评价别人的孩子 。 微信群也是公共场合 , 特别是不太好的负面评价 , 更不应在这样的场合里公开化 , 至少要审慎为之 。 ”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