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平台推“开学公开课”:是知识普惠更是流量向善

戴锦华|平台推“开学公开课”:是知识普惠更是流量向善】在什么地方,你可以近乎零门槛地听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讲电影、听天文大咖苟利军讲天文知识、听物理大神曹则贤讲读书方法论?
答案是:在抖音直播间。
9月2月至15日,抖音举办了“方寸之间遇见知识——抖音开学公开课”活动,邀请洪子诚、戴锦华等8位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的教授学者,围绕文学、电影史、物理学、生物学等领域直播分享通识知识,旨在拉近更多人与知识的距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学里的不少名师公开课干货多、内容实、营养足,但经常是一座难求。换句话说,名师公开课“不是你想听,想听就能听”——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让大众对那些线下公开课可念不可及。
好在有互联网。互联网学者克莱·舍基说:技术的作用,在于通过消除信息的地方局限和集体性反应所面临的壁垒这两大阻碍。就知识传播而言,互联网的作用也在于消除知识流通的空间局限与时间掣肘,降低了知识获取的现实门槛,扩大了知识传播的覆盖广度。“想学就学”,正越来越多地突破时空桎梏。
这其中,短视频和直播对知识传播的场景重构价值不容小觑。短视频的直观化、轻量化呈现,直播的即时化、人格化传播,都能带动学者破圈、知识出圈,也能拆掉知识跟网民之间横亘的壁垒,拉近二者间的距离,真正实现“方寸之间,遇见知识”,满足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这样一来,人们不必打开电视,就能看短视频里的“百家讲坛”,也不用跑到高校里,就能听戴锦华教授讲述“电影的每一次创造都是一次偶然,是最伟大的幸运“,听苟利军科普“随着(火箭加速)这一技术的发展成熟,相信实现星际旅行终有一日能得以实现”,听曹则贤阐述读“读不懂的书”的价值。短视频可以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直播也可以成为知识“传送门”,促进知识流动,厚植学习氛围。
让原本被局限在书本和课堂里的知识,更彻底地突破时空限制,连接和触碰到更多的人……作为短视频平台的抖音扶持知识类内容,推出“开学公开课”,实现的是知识普惠,体现的是流量向善。
知识需要普及,而不应该成为“曲高和寡”之物。在以往,时空限制框定了知识传播辐射面的上限,那可能就是1对100。可现在,有了短视频和直播,知识传播完全可以实现“1对100的N次方”式的裂变式传播,毕竟,这些新兴传播载体能最大程度地拉低传播门槛。
只不过,知识普及需要降低知识获取门槛,还要对知识“内容池”不断增容。在这方面,无论是邀请名家入驻,还是主动打造“开学公开课”,都是抖音助力知识分享的积极尝试。当无数人可以通过这类平台获取海量知识,那国民知识文化层次也能在无形中得以提升。
据了解,从2020年疫情期间开始,抖音就率先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展开不定期直播,邀请在校老师在线讲课。报告显示,全年有超过3600万人在清华大学的直播间进行学习。这不啻为短视频推动知识普及的价值印证。
知识需要惠及,而不应该“大门只向付费者而开”。当今社会,整个社会的知识总量在指数级增加,但知识分布并不平衡。本来知识传递该像“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可现实是,受限于物质条件与地域因素等,很多贫困地区的塔基人群知识获取途径有限,这造成了知识流通的结构性失衡。
但不论是“线上百家讲坛”,还是“开学公开课”直播,都是免费地向所有人开放,这显然有助于让知识之水流向那些干涸之地:那些贫困地区的人们也可以不必耗费金钱成本,就用知识甘露消除求知饥渴;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知识洼地人群也可以通过低门槛的接收路径,在线上知识“加油站”里汲取大量有用的知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