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下一句怎么说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下一句( 二 )


以汉文帝为代表的一批帝王大臣因此崇尚节俭,要求后妃自己养蚕织布、主张薄葬,奢靡的紫色更是无迹可寻,包括丞相在内的高官皆是银印青绶 。然而多年休养生息之后,财富积累越来越多,内无百家争鸣,外无匈奴之患,于是奢靡之风渐起 。
以“环肥燕瘦”闻名的赵飞燕便是汉成帝的妃子,而正是汉成帝时,重设大司马、大司空、太傅,皆赐予金印紫绶,从此紫色便光明正大地出现在权贵豪富之家了 。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下一句怎么说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下一句

文章插图
上图_ 刘骜(前51年—前7年4月17日),即汉成帝
等到门阀世家兴起,颜色便不仅仅是被划分出“正色”与“间色”两个等级,而是和人一起划分出了三六九等 。
魏文帝曹丕在采纳九品中正制的同时,也首先提出用“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 。不过,官员品阶与官服颜色挂钩的制度化形成于唐,之后的宋、元、明都是沿袭唐朝制度,“三品官以上服紫色,五品官以上服绯色,七品官以上服绿色,九品官以上服碧色”便是唐朝制度 。我们所熟悉的名篇《琵琶行》中,白居易闻琵琶女之曲声而落泪,以至于“江州司马青衫湿” 。而白居易当时遭受贬谪,作为将仕郎不过是九品下,只能穿着青衫,怀念长安“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的景象了 。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下一句怎么说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下一句

文章插图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下一句怎么说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下一句

文章插图
上图_ 宋朝身穿官服的官员
宋、元也大体沿袭了唐朝制度,只是又加以简化,比如宋朝时规定三品以上服紫色,五品以上服朱色,七品以上服绿色,九品以上服青色 。宋神宗则改为四品以上服紫色,六品以上服绯色,九品以上服绿色 。
元朝时又加以简化,五品以上服紫色,七品以上服紫色,九品以上服绿色即可 。明朝则简化成了五品以上服紫色,六品七品服绯色 。
清朝则没有沿用品色制度,而用冠服顶子相区别:
帽子更高处镶嵌宝石: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
冠后插有翎枝,其制六品以下用蓝翎,五品以上用花翎;
而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除了皇室成员、满族贵族,必然是有大功的大臣才能得赐二眼或三眼花翎,从此为人歆羡 。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下一句怎么说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下一句

文章插图
上图_ 花翎 (清朝贵族冠饰)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下一句怎么说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下一句

文章插图
上图_ 头戴三眼花翎的清朝官员
而到近代以后,颜色之间的等级则从此销声匿迹 。颜色本无知无觉,奈何人给它加了太多的意味 。曾经黄色代表帝王,将黄色的袍子披到身上就意味着谋反 。曾经皂白色代表布衣平民,“往来无白丁”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
只有在没有等级制度的今天,颜色才能得到解放,既没有“红紫乱朱”的恶名,也没有“满门朱紫”的虚浮,而是安安心心地、盛开着“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 。
文:杨端和
参考资料:
[1] 房玄龄等《晋书》
[2]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3] 沈从文《中国服饰史》
[4] 吴雨航《浅谈先秦时期的紫色》
[5] 肖世孟;武金勇;张一舟《先秦“正五色”色相考》
[6] 张琼《清朝官服制度与官僚等级制度的相互作用》
[7] 曾磊《秦汉紫色观念的演进》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