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读后感「阿q正传读后感400字」( 五 )


《阿q正传》读后感600字【二】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精神佳作 。《阿Q正传》便是其中的一篇 。我兴致勃勃地翻开书,开始走进阿Q这个悲剧人物的内心世界 。
鲁迅笔下的阿Q,受到以赵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剥削和压迫,社会地位低下,生活境遇十分凄惨 。在他的身上有中国旧式农民安守本分,任劳任怨的优点,也有思想保守、认知愚昧、意识狭隘的缺点 。
阿Q是千千万万贫苦大众中的一员,他对革命的认识模糊,直到辛亥革命风起云涌,他看见赵太爷等一干欺软怕硬的封建统治者威风扫地后,才开始向往革命,但他在思想上并没有真正认识革命的意义,并继续用他那可悲可笑的“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根本不承认自己迷信,陶醉于幻想的自尊中,或通过转嫁屈辱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自轻自贱 。当这些都没用时,就自欺欺人,把失败变为精神上的虚幻胜利 。这一点,阿Q至死都没有醒悟 。鲁迅先生借阿Q的“精神胜利法”,批判了那个时代在思想上没有觉悟的中国人,认为这是中华民族觉醒与振兴的更大障碍之一 。
阿Q想参加革命,却不得其所,反而成为革命党和封建势力妥协的牺牲品,被送上了断头台,落了个“大团圆”的下场 。阿Q的下场,正如辛亥革命的结局;阿Q本身的悲剧,也是辛亥革命的悲剧 。小说正是通过阿Q的结局,深刻的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最终导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农民群众 。
读完《阿Q正传》后,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清朝末年,我看到了当时农民群众悲惨的生活景象;看到了革命党人前赴后继冲锋向前的壮烈场面;还看到了一部分像阿Q这样没有觉醒的中国人……
《阿q正传》读后感600字【三】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鲁迅儿童文学选集》,因为对阿Q这个名字好奇,所以《阿Q正传》是我读的之一篇文章,在《阿Q正传》的字里行间都刻有他的情绪和对社会的满腔悲伧 。阿Q是辛亥革命前后生活在江南未庄的流浪雇农 。
阿Q深受剥削、压迫和 ***,这本已是十分悲惨了,更令人心痛的是:他对这些竟然麻木健忘,并且养成自卑自贱自欺自轻 *** 的恶习,甚至靠那些凌弱的小者来发泄被人欺压之气,以让自己获得平衡 。阿Q的性格之所以形成这样恶习是基于他所生活的环境和人生遭遇 。阿Q最喜欢与人吵嘴打架 。见到不会说话的人他便骂,见到力气小的人他便打 。与王胡打架打输了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经伸出头来等待了 。
对小D,则是扬起了拳头向小D摆出了一副挑战的态度,对没有抵抗力的尼姑则动手动脚 。阿Q临死之前感到最遗憾的两件事是:一是画押的圆圈画的不圆 。二是游街时,没能唱出几句戏来 。这两件遗憾的事是多么的可笑啊,又是多么的可悲 。这绝对不是临死前的临危不惧,而是愚昧至极 。阿Q是没有灵魂的,就是死了也没办法上天 。因为他只有一副以大欺小的躯壳,他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多他一个少他一个都没有关系 。阿Q死后,人们对阿Q的死态度各不一样,有人说:“阿Q是坏人,被枪毙就是有力的证据 。”有人说:“枪毙没有杀头好看 。”还有人说:“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唱一句戏,白跑了一趟 。”这些语言就是人们对阿Q的“临死祝福” 。
这篇文章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他自欺自贱自轻 *** 不肯面对当今现实的性格,反映出当时我们中国人民的软弱 。这种性格不仅是阿Q,还有许多雇农和他一样 。阿Q给了我们一个不可自欺自贱自轻 *** 的很好例子,使我们懂得了应该面对现实,不要被困难所吓倒 。
《阿q正传》读后感600字【四】
看完鲁迅先生所写的《阿Q正传》,我发现他笔下所描写的阿Q是旧社会的腐败所产生的堕落的中国人典型 。鲁迅先生用讽刺意味的手法写出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 。在这篇小说中,我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阿Q那“精神胜利法”,这是一个要不得的***。“精神胜利法”是阿Q在遭受种.种挫折后所发明出来的东西,其高明之处在于遇到困难就逃避,不想去真正地解决问题,不找问题根源所在,只能转身就跑 。
如果我们读书用“精神胜利法”,就会在同学当中无法立足 。而小说中的阿Q为了减轻外来的压力,他只能用自欺欺人的办法来逃避现实,以自负来安慰自己,于是愈陷愈深,也使自己永远活在自己所编织的美妙的虚幻世界里 。自己明明处于劣势,但因为外在的种.种挫折,无奈中,于是只用精神胜利法来取得心灵上的慰籍,但这毕竟是一种自我麻醉的办法罢了,它并不会使自己更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