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交流轮岗一个月,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双减”政策落地后的首个新学期,北京市明确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大面积、大比例推行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东城区正是试点区之一。
教研组|交流轮岗一个月,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文章插图
今年9月1日起,北京五中高中地理教师董雁来到了六十五中,承担初一年级地理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工作,虽有30年教学经验,但她仍将这次轮岗看作宝贵的学习机会,“在新学校的第一个月里,我是和学生们、教研组的老师们一起成长的。”她说。
课堂 让学生看到“更多面”的地理
教研组|交流轮岗一个月,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来到六十五中,董雁负责担任两个班的地理老师,习惯了与高中生打交道,面对近80名初一年级的“小朋友”,如何创新设计,将高中的教学经验合理应用到初中的课堂上,是董雁面临的最大挑战。
第一节课,董雁从“为什么要学地理”讲起,告诉学生地理学科被赋予的重要使命:“在中学阶段的所有学科里,地理是唯一一个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科,我们不仅要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还要研究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它既有古老的历史、也有现代前沿的发展,能够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此后的每一堂课,董雁都会适当引入一些课本知识外的内容,为学生开阔眼界:学习认识地球仪、经纬度,她启发孩子们探讨对地球面临问题的思考;帮助孩子们理解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她引用了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理念……
教研组|交流轮岗一个月,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文章插图
“我们通常会觉得这些内容给高中生讲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其实初中的孩子们也并不会听不懂,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没有机会看到这一层面。”看到课堂上孩子们眼睛里闪烁着光,迫不及待地举手,和老师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董雁很高兴,她说,“地理课的学习,立志比考试更重要,当学生们看到‘更多面’的地理学科,理解了它的重要意义,自然就会重视起这门学科,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作业 小细节引导学生关注过程
课后服务的作业辅导时间,翻开学生们的地理作业本,每一页都有不同颜色的笔圈点出的批注,类似这样的小细节体现出董雁的用心。
“对于刚刚升上初中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因此,我留的作业量一定是在20分钟之内就能够完成的,但是我会提非常细致的要求。”董雁解释,这体现在学生做作业的整个流程——从翻开作业本开始,就要记录做作业的起始时间;写作业过程中,学生要圈画出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作业完成后,记录结束时间,用蓝色笔先对照一遍答案,给不懂的问题标上“问号”,老师批改时会用红笔再次校对,“增加的这些小细节,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限时完成作业、提取信息、自我反思的习惯。学生用蓝笔做的标注,是给我的反馈,我会根据这些反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对作业的内容和体量进行调整、改进。”
一个月下来,学生们在做作业时都养成了很好的习惯。一名学生说:“董老师在辅导作业时,会启发我们先独立思考、与同学探讨,最后再给出解题的思路。现在做作业时,我不会过多关注自己能拿到多少分,而是更加注重完成作业的过程。”
教研 老师的世界要满足学生好奇心
在六十五中,董雁还被委以更多的责任,负责带领地理教研组进行教研活动。国庆假期前最后一次教研活动中,针对地理课即将开展的农业专题的课程内容,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城市的孩子几乎见不到农场,对农业的理解少之又少,书本上的案例又有些陈旧了,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先深入了解现代的农业。”对于董雁的观点,教研组的老师们都非常赞同,大家决定利用国庆假期组织一次有机农场的参观游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