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字母|汉语拼音与天津

从十九世纪中后期开始 , 中国饱受列强欺凌 。 鸦片战争之后 , 很多有识之士一直在努力寻找救国之路 。 以梁启超、严修等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 。 他们认为中国人之所以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 基础教育难以普及 , 与汉字过于复杂、不易掌握有关 。 特别是在读音方面 , 中国幅员辽阔 , 各地方言发音迥异 , 没有统一标准 , 这也成为人们相互沟通和文化交流的障碍 。 而且 , 人们从前读识汉字 , 要靠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教 , 就字的读音而言 , 老师不教 , 学生很难自学——至于老师的发音是否准确、标准 , 学生很难验证 。 针对这一历史难题 , “切音字”登上了历史舞台 。
拼音 , 在当时叫切音 。 1892年 , 中国文字改革的先驱 , 汉语拼音的首倡者卢赣章先生 , 将自己创制的汉语拼音方案——《中国切音新字》 , 收入《一目了然初阶》一书发表 。 卢赣章先生经过不断尝试 , 分别将拉丁字母、日本假名符号与中国传统的反切注音法相结合 , 创制出多套拼音方案 , 只为让汉语学习者达到“亦可无师自识汉字”的目的 。 《一目了然初阶》发表的这一年 , 被认为是中国文字改革运动的元年 。 自此之后 , 各种不同形式的汉语拼音 , 被相继发明了出来 。 其中有两位对切音字运动起到重要作用的发明者就来自于天津 , 他们就是:王照和刘孟扬 。
王照生于1859年 , 天津宁河人 , 光绪甲午恩科进士 , 百日维新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 百日维新失败后 , 王照被清廷通缉 , 逃往日本 , 1900年秘密回到天津 , 隐居家中 。 这段时间 , 王照深居简出读书著述 , 他受日文片假名启发 , 写成专著《官话合音字母》 , 他所创制的“官话字母”是中国第一套汉字笔画式的拼音方案 。 庚子国变之后 , 清廷曾下旨为王照复职 , 但此刻王照已无意做官 , 他创立《拼音官话报》致力于汉语拼音研究 。 民国之后 , 王照寓居南京 , 1913年读音统一会正式成立 , 王照被选为副会长 。
刘孟扬1877年生于天津 , 著名报人 , 他是中国妇女运动领袖刘清扬的胞兄 。 1902年《大公报》创立 , 他受英敛之之邀担任主笔 。 1905年他又在天津创办《白话报》 。 刘孟扬是清末争取“预备立宪”的著名地方人士 。
刘孟扬采纳严修先生的建议 , 以中国北方官话的基础发音为依据 , 以拉丁字母作为拼音元素 , 他在仔细研究前人多种拼音方案的基础上 , 创造出一套全新的拼音方案 , 并写成《中国音标字书》一书于1908年正式出版 。 刘孟扬的拼音方案较之其它方案更为完善 , 且有新的突破 。 刘孟扬不拘泥于拉丁字母的传统国际音标发音 , 针对中文发音特点进行改革 。 这个改革看似简单 , 实则难度相当大 , 但刘孟扬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 比如针对中文与英文浊辅音的差异 , 首次用b、d、g表示清不送气音 , 这三个字母在我们现在的汉语拼音中的发音 , 就是刘孟扬的首创 , 再比如使用附加符号表示声调也是刘孟扬的首创 。 这些首创法则 , 大大提高了汉语拼音的拼读准确性和识读效率 。 他还阐明了这样做的理由:“岂知字也者 , 记号也 , 取其适用而已 , 无所谓人己之别 。 ”这一改革为后来汉语拼音字母和读音的选取以及确定提供了先例 。
刘孟扬在创造汉语拼音方案的过程中 , 还在当时刚上小学的妹妹刘清扬身上进行实验 , 进一步考察自己方案的可行性 , 特别是考察文字初学者对拼音的接受程度 。 实验的成功 , 让刘孟扬对自己的方案更具信心 。
《中国音标字书》被认为是最接近我们现行汉语拼音的方案之一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将《中国音标字书》作为新中国《汉语拼音方案》研究与设计的重要参考资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