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藏在键盘下的“利刃”,超七成受访大学生自认受到网暴影响


网络暴力|藏在键盘下的“利刃”,超七成受访大学生自认受到网暴影响
文章图片
中国青年报 图
胡颖的社交媒体“炸了”——前所未有的200多条评论赫然罗列在评论区,一条又一条的抨击和谩骂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这是因为她发表了一条评论网络热点事件的消息,因为话题热度高,一些网友“冲进”她的账号,要么评论,要么私信,只有极少数持反对意见的网友比较理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绝大多数都在直截了当地骂她 。
作为北京某高校法学专业的研究生,李智伟一直非常关注网络暴力相关问题 。虽然自己没有亲身接触过网络暴力,但多个舆论事件均让他印象深刻 。“就拿新冠肺炎感染者因流调行程被网暴的事情举例 。虽然媒体多次呼吁理性看待,但网络暴力的触角依旧像顽疾般难以消弭 。”
网络暴力作为不同于现实暴力的“软暴力”,是指在互联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侮辱性的言论、图片、视频,通过人肉搜索揭露当事者的隐私,对未证实的信息进行先入为主的道德评判,甚至介入现实,侵犯当事者人格权益的网络失范行为 。
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大学生在网暴漩涡中受到的影响更为直接且深刻 。为了了解青年对于网络暴力的态度与看法,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107所高校的2397份有效问卷 。结果显示,88.44%受访者认为,网络暴力是一群人凑热闹所产生的非理性行为,50.02%受访者表示这是群体宣泄愤怒情绪的出口,14.27%受访者则认为网络暴力是网民为了伸张正义所作的努力 。此外,20.82%受访者认为自己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网络暴力事件的影响,包括情绪、说话方式等 。56.70%受访者认为自己会受到部分影响,例如影响对事件的判断 。此外22.48%受访者认为自己基本不会受到网络暴力事件影响 。
藏在键盘下的“利刃”
在大三的一堂《媒介素养》课上,李昊向老师和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在高中时遭受网络暴力的经历 。因为在社交平台上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对考试作弊的鄙视,同时希望学校严肃考场纪律,李昊陷入了一场“被网暴”的噩梦 。很快,他的社交媒体账号下多出了千余条不堪入目的评论 。有人说他不给成绩不好的学生留活路,有人用脏话辱骂他 。不仅如此,他的手机号码、家庭和住址也被“曝光”,有的网友扬言到学校找他算账 。“此后的一个星期,无论白天还是半夜,我的手机电话就没断过,一接起来就是来骂我的 。很多留下谩骂的人甚至不是我们学校的学生,还有部分ID显示来自周边城市 。”他说 。
“如果你想要网暴一个人,花点钱就可以了 。”就读于上海某高校新闻专业的詹诗妍对网络暴力深恶痛绝 。在好友遭受网络暴力伤害的经历中,她发现:“普通人也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发起一场网暴 。”詹诗妍简单地阐述了一场小型网络暴力的组织过程 。詹诗妍表示,这对于她的好友而言是一场无妄之灾,“还好,我的朋友没有被辱骂压垮,理性地选择了报警,网暴的始作俑者也对她进行了道歉与赔偿 。”
就读于河南某高校文学专业的朝陆也一直关注着各类网络暴力事件 。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射击运动员王璐瑶在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失利后在网上贴出一张自拍照,不料却遭遇网络攻击 。“因为一张自拍,她遭受了一场严重的攻击 。这让我觉得匪夷所思 。”朝陆和舍友一起到相关的超话下发帖呼吁大家理性看待该事件,但收效甚微 。“一般类似事件中都有‘大V’发帖引流,拥有相当数量的粉丝和流量坐镇 。相比之下,我感觉自己势单力薄 。”虽然整个事件时长没有超过一天,但依旧给朝陆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