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两家人黄瑞诚 温州两家人结局( 二 )


钱江晚报:作为“温州人”系列的收官篇,《温州三家人》有哪些看点?
苏舟:剧的触角直接与当代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相连接,融合了很多当下的时代元素,其中不乏精彩的商战故事,包括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过程中,与跨国集团的博弈 。这些都源自于现实中鲜活的案例,极具可看性 。商场如战场,到处充满着严酷的竞争,暗藏着杀机,当然也蕴藏着机遇和成就 。最可看的是一代崛起的年轻人,他们被称之为创二代,有着高学历,更有着摆脱父辈根基独自创业的精神与勇气,富有幻想,敢打敢拼,他们是中国的未来 。
钱江晚报:一般来说,创作续集往往比前作更难 。与前两部相比,《温州三家人》在创作时有没有遇到过哪些难点?
程蔚东:一家人的单线故事,可以让观众注意力集中,容易把情感倾注在主要人物身上 。两家人一个故事,就有点甲方乙方的味道了,在剧情编织上,有助于组织清晰的矛盾冲突 。再到三家人,就算是一家三口,主要人物也有九人之多,再带上一些亲属,就是十多个人物了 。这时候,剧情一旦发散开来,几乎很难收拾 。所以我采用了剧作上的复合结构,花了一些穿针引线的心思,试图把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矛盾冲突交织得合理又有吸引力 。比如黄富贵这个祖父级人物,是在剧本第三稿时加上去的,一方面有历史的纵深感,同时也串起了两个爱徒、两个女儿、两个外孙的戏 。最后从播出效果看,这一设计也很有必要 。

温州两家人黄瑞诚  温州两家人结局

文章插图
“创二代”的闯劲震撼到我
钱江晚报:听说您在剧本筹备过程中,采访了100多位温州籍的企业家 。在漫长的采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难忘的触动?
程蔚东:一言难尽 。在西班牙的马拉加,一位年近花甲的温州富商告诉我,她的两个儿子都是博士生,但都没有接棒连锁餐饮店的经营,兴趣都灌注在了互联网金融和电商上 。她说,30多年前,她对未来看得很清楚,而她也实现了目标 。而现在这个时代,她已经摸不清人们的注意力在哪里,那就让孩子们自己去闯吧,“我们当初不也是自己闯过来的” 。这一种来自上一代人的理解殊为珍贵 。
在上海的衡山路附近,我被一辆宾利轿车接进了一家公司的董事局办公地 。这位企业家说,他眼下热衷于研究所有英雄的成功道路,他更爱看《开国领袖 *** 》,更爱听拿破仑的故事 。他说一个人的核心价值观太重要了,一个人的信念太重要了 。听说我写过《中国神火》,忙着要我说两弹元勋的那些故事 。他的孩子也快接近而立之年了,都是在美国读的书,但他不准备让孩子接班,至多给他们一点创业的基础资金 。他要考虑的,是自己一手创立的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如何创造出一个适应新时代的企业管理制度,他该如何交给社会 。
在体验生活的日子里,我几乎天天被温州人的最新形态吸引着、感动着,最终我终于明白了我要在《温州三家人》里写什么 。
温州两家人黄瑞诚  温州两家人结局

文章插图
钱江晚报:《温州三家人》将主要的目光放在叶子凡、潘小勇、林知夏和曾知秋这几位温州籍创二代的身上,您也说“二代”“创业”和“时尚”这三个词是这部剧的主题词,为什么做了这样一个选择呢?
程蔚东:温州的“二代”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 。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很多是留学归来,这些孩子很有想法,很多人藐视父辈的财富,只想靠自己创业 。但他们遇到的时代不一样 。我采访过一个年轻人,他成功过,但也因为失误,五年多积累下来的几亿收益一夜间灰飞烟灭 。他不沮丧,继续闯,说几个亿买不走失败给他留下的财富 。我深受震撼,是温州人的创造,让我进入艺术的创造 。我不想写这些年轻人是如何成功的,我想写的是他们如何在成长的道路上沉沉浮浮 。他们的上一代也为此深感钦佩,但同时伴随着两代人的矛盾冲突,戏剧情节就在这种矛盾冲突中,一会儿在波峰,一会儿在浪谷 。
创业和时尚,恰恰是本剧的中心事件和矛盾冲突所依附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创业,似乎是一个很古老的词了,但在本剧中具有极为新鲜的意义 。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先后兴起,在技术意义上给创业注入了时代的血液 。
至于时尚,当然不仅仅是一个生活用词,重要的是温州人精神之上的那一种让我们感到灿烂感到新鲜的时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