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双减\下,数学要怎么学?

text":"【数学|\双减\下,数学要怎么学?】时节已近晚秋 , 南方的天气却依旧热辣 , 跟天气一样久久不能降温的 , 是教育行业的一个新名词——“双减” 。
“双减”——2021年7月24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简称 。 印发该《意见》目的 , 是为能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 文件虽只是《意见》 , 但威力之大恐怕无人敢有意见 , 一纸数千字的文件 , 充分展现了我们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 遏制家长盲目报班、相互攀比等不正之风和打击教育机构以“贩卖焦虑”疯狂敛财的坚决意志 。
从那天起 , 家长们明显感觉到了变化 , 老师们课余时间不再办班了 , 连纸面家庭作业都不留 , 所谓的教育机构也不再招生 , 甚至学科类之外的培训班也统一停课放节、假日 。 对孩子们来说 , 学习氛围一下子轻松了 , 有了充裕的时间来展现自我 , 甚至出现“野化”的迹象 , 惹得老师每到周末就疯狂群发“防溺水”“交通安全”等相关提醒 。 对家长们来说 , 现在的心情是五味杂陈 , 身体和经济负担减轻的同时 , 心理的负担可能更重了 , 因为只有过来人才知道 , 中、高考意味着什么 , 而他们的孩子 , 几乎躲不开这两道关 。
既然躲不开 , 那就只能勇敢去闯 。 既然要闯 , 就要和孩子们一起面对现实 , 面对杂七杂八不同的学科 。 虽然每门学科难度不一 , 但都能学到融会贯通考上理想学校实属不易 , 何况还有义务教育阶段学习难度最大的数学 。 数学是一门在掌握知识点后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来开拓思维的学科(因为老师无法知道那张重要的试卷上究竟会出什么题型) , 就是老师常说的“见题型”(这会大幅增加孩子们的学习时间 , 是“双减”的主要目的之一) , 因为数学题里的坑实在太多 , 有时对孩子来说 , 只有亲自掉下去过 , 考试时才知道如何避免出错 。 但在“双减”季 , 老师们注定无法在考试前给大家挖更多的坑了 , 那么数学要怎么和他们一起学下去呢?
先写两点拙见 , 不喜请喷 。 首先必须要承认的是 , 目前多数中国家长的水平是不足以亲自给孩子补课的 , 一个是数学水平 , 一个是教育心理水平 。 数学水平因人而异 , 教育心理水平应该说几乎一致的差 。 举一个例子 , 有哪位家长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笨”的?肯定没有 , 即便满卷大红叉 , 你也宁愿相信他是在做题时开小差了 。 所以 , 在孩子的学业水平达不到自己心理预期的时候 , 家长的情绪多半是崩溃的 , 会非常急躁 。 这种情况下 , 再高的文化水平 , 恐怕也无法发挥出来 , 因为你多半已经不在乎该怎么跟孩子沟通了 , 但往往沟通是最重要的 。
所以 , 第一个建议 , 请多跟老师沟通 。 为什么不是跟孩子?因为你还没学会 。 虽然报名时钱都是为孩子缴的 , 但家长仍然可以跟老师学到很多东西 , 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无论发生什么都能心平气和的跟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 这种能力可能你以前会有 , 但别忘了 , 现在陪伴他们最多的是老师 , 而且你不能再用对待三岁小孩的方式来对待他们 , 他们最小的都六岁了 。 还有 , 请多跟老师讨教课程 , 因为数学书上写的太简单了 , 只说明了原理 , 至于对原理的应用 , 都是要靠老师来教的 。 为了孩子 , 请再学一次 。
第二个建议 , 无论什么情况下 , 请相信老师 。 在讲数学题这个事上 , 老师一名话胜过家长十句 , 这是目前网上最客气的说法(另一说 , 老师放个×都是香的) , 为什么?因为你可能讲一晚上都get不到孩子的点上 , 就像在茶壶里煮了一晚上饺子 , 而老师可以做到一言以蔽之 。 所以 , 请相信老师 。 做到无论什么情况 , 一定不要试图质疑老师的教学能力 , 你要相信 , 以你现在的水平 , 你的孩子可能会更加无法想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