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评论1+1:博士争当中学教师,你怎么看

如何为基础教育吸引并留下更多高素质人才,才是更加值得关注的长期课题。
博士争当中学教师的消息,再次刺激了舆论敏感神经。日前,“中学教师面试一半是博士”的话题冲上热搜第一。
据报道,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的硕士研究生缑晓雪表示,自己最近参加了一个深圳“四大校”(深圳最好的四所中学之一)的面试,生物学进入面试的有7个人,7人中有4个人都是博士,她听在场面试的人说,化学那边应聘的全都是博士。
高学历|评论1+1:博士争当中学教师,你怎么看
文章插图
澎湃新闻:是一个好的开始,值得人振奋
硕士、博士争着去当教师的消息,值得人振奋。过去,我们一边赞美教师,一边又感叹教师的清贫,现在这样的局面终于开始改变。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好的开始。实际上,考虑到当下中小学教育正在经历的“双减”,高学历人才去当教师,其进步性可能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可以预见,新一轮的改革,会率先影响到大都市。未来,中小学学生的课业压力会减轻,孩子们逐渐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获得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大城市重点中学引进硕博士生师资,其目的也就不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去考985、211,而是更开阔的知识、视野,以及把学生引领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但是这种浪潮是否会进一步拉大城乡教育的差距,落后地区或者乡村学校如何能够吸引到更多高学历人才?这值得社会关注,也需要有所引导和扶持。
南方都市报:很有意义但不宜夸大
清北牛剑等名校毕业生或博士到中小学去任职是一个好现象,这是因为中小学教育是一个为国家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奠基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亟待挖掘发现的巨大智力宝库,需要有更多更优秀的人去参与,值得高学历的优秀青年去探索,去发现。不管是一般大学毕业的博士,还是名牌学校的博士到中小学去,社会都应该持欢迎态度,这不是一种大材小用。不过,对这一现象不宜过度解读。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确正在不断提高,教师岗位越来越抢手,这是事实。但总体而言,现在到中小学校任教的高学历人才数量还不是很多,博士等优秀毕业生到中小学任职的学校也基本是发达地区的名牌学校,虽然个例中的数量看起来很显眼,但以此就断定是一个趋势,恐怕为时尚早。
红星新闻:避免高质量人才“大材小用”
开放的时代,人才尽可以自由流动,寻找最能施展抱负的舞台。无论是博士争当中学教师,还是此前的行星学博士应聘社区干事、基金经理考公务员,只要是更适合本人职业愿景的选择,即便与公众认知存在落差,都不该成为他人冷嘲热讽的佐料。最优秀的人才投身基础教育,无可厚非。可如果最优秀的人才都为了“求稳”“避险”,单纯受就业指挥棒驱使,只看眼前待遇不重长远“前途”,长此以往,未免让高质量人才施展的舞台日益逼仄。与此同时,也应重视部分专业存在的博士“过剩”现象。不妨及时调整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结构,改革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让更多人得以人尽其才、用当其时,在职场充分发挥所学所用,避免遭遇“大材小用”的尴尬。
正观新闻:教师热还需冷思考
真正发人深省的不是博士生们不够理性,而是他们太过理性——高学历人才趋之若鹜的学校,往往都是待遇优渥的重点名校。相比之下,普通中小学校如何补充优质师资力量,无疑更值得关注。由此牵扯出一个问题:“教师热”过后,真正长期扎根中小学的高学历人才到底会有多少?伴随着高学历人才扎堆中小学校,近年来,“男老师逃离中小学”的现象日益严重。那些风风火火将中小学老师当作就业选择的人,到底是出于理智的职业规划,还是骑驴找马的一时权宜之计?当然,需要直面这个问题的不仅是求职者,还有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相比起个人的求职选择,如何为基础教育吸引并留下更多高素质人才,才是更加值得关注的长期课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