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山茶花病虫害防治图解」( 三 )


茶黄毒蛾
【发病症状】又名茶毛虫 , 属鳞翅目、毒蛾科 。发生严重时能将山茶等的叶片食光 , 并可食害嫩枝皮层和花蕾 。幼虫体上有毒毛 , 人体触及 , 会引起皮肤奇痒和红肿 。形态特征成虫雄蛾体长6-8毫米 , 翅展20-28毫米 。雌蛾体长9-13毫米 , 翅展26-35毫米 。雄蛾前、后翅棕褐色 , 稀布黑色鳞片 。前翅前缘橙黄色 , 顶角和臀角各有1块橙黄色斑 , 顶角黄斑内有2个黑色圆点 。翅中部有2条黄白色横带 , 两端弯 。卵扁圆形 , 淡黄色 。直径约0.8毫米 。卵块椭圆形 , 上覆黄褐色绒毛 。幼虫体长10-25毫米 。头部黄棕色 , 有光泽 , 具褐色小点 。体黄棕色 , 圆筒形 。各体节背、侧面多具黑瘤数枚 , 瘤上族生黄色毒毛 。
【防治 *** 】
①幼虫群集时 , 可摘除虫叶 。摘时不要触及毒毛 。
②幼虫发生初期 , 用90%敌百原药、50%马拉硫磷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中任一种杀虫剂的1000倍液 , 或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 , 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
茶细蛾
【发病症状】又名幕孔蛾、三角卷叶蛾 , 危害山茶、茶和油茶 , 将叶尖向叶背面卷结成三角形虫包 , 居于包内取食 。转移他叶时则另行卷包取食 。一般一包内1虫 , 偶尔一包内有2-4头幼虫 。幼虫老熟后在虫包上咬一孔洞爬出 , 转移到下部老叶或成叶背面靠近主脉处结茧化蛹 , 一般一叶结茧1个 , 也有的一叶上结2-3个的 。
【防治 *** 】人工捕杀三角苞内的幼虫 。在幼虫孵化初期喷布80%敌敌畏乳油、50%杀螟松乳油、50%辛硫磷乳油中的任一种杀虫剂的1000倍液 , 或10%二氯醚菊酯乳油6000-8000倍液 。
茶二叉蚜
【发病症状】国内以广东、广西、云南发生较多 , 亚洲热带地区、北非、中非、欧洲南部、大洋洲、北美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都有分布 。为害茶、山茶、金花茶、可可、咖啡、柳和榕等植物 。为害状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幼叶背面和嫩梢上为害 , 也为害嫩芽和花蕾等 。常造成枝叶卷缩硬化 , 以致枯死 , 亦诱生煤病或招至黑霉菌的孳生 , 使枝叶变黑 。
【农业防治】冬季结合修剪 , 剪除有卵枝或被害枝 , 压低越冬虫口基数 。在生长季节进行摘心或抹芽 , 除去被害的和抽发不整齐的新梢 。减少蚜虫食料 , 以压低虫数 。保护利用天敌在气温高 , 天敌繁殖快 , 数量大的季节 , 应尽量不喷约或少喷防治 , 或喷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选择性农药 , 以免杀灭天敌 。或重点选喷蚜虫为害严重的树 , 保护天敌 。在天敌数量少的树上 , 可人工引移、释放瓢虫、草蛉等天敌消灭蚜虫 。
【药剂防治】在天敌不足以控制蚜虫为害的时候 , 应在春季及早喷约杀蚜 , 以免扩大蔓延 , 5-6月喷药保护新梢 , 8月喷药保护秋梢 。可掌握在25%的新梢上发现有少数蚜虫时开始喷药 。
侧多食跗线螨
【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嫩叶和嫩茎 。被害部呈黄褐色或灰褐色 , 受害严重时 , 叶片沿外缘向叶背卷曲 , 叶肉增厚 , 叶片变硬变脆 , 嫩梢扭曲畸形 。形态特征成螨雌成螨卵圆形 。长170-249微米 , 宽111-164微米 。淡黄色至橙黄色 , 半透明 。卵椭圆形 。长100-110微米 。无色透明 , 将孵化时淡绿色 , 卵表面有纵向排列的白色小疣突 , 每行有小疣突6-8个 。幼螨初孵化的幼螨近椭圆形 , 乳白色 , 取食后为淡绿色 , 后体呈棱形 , 体末有明显的分节现象 , 腹部末端为圆锥形 , 着生刚毛1对 。足3对 。若螨体长椭圆形 , 长150微米 , 体末分节消失 。足4对 。
【防治 *** 】对引进的苗木、接穗、插条等 , 应认真检查 , 如发现有此螨寄生 , 必须经过防治再引种栽植 。防治药剂可参照田间防治的药剂使用 。在发生期 , 可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 , 或20%螨卵酯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 或20%氯杀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 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 , 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 均有关良好的效果 , 如连续发生较多 , 可每隔5-7天再喷几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