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南乡子送述古原词注释翻译赏析 南乡子原文介绍


苏轼南乡子送述古原词注释翻译赏析 南乡子原文介绍

文章插图
1、【原文】:
南乡子
苏轼
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
2、【注释】:
述古,陈襄字,苏轼好友 。熙宁七年(1074),陈襄杭州任满,移任南都(今河南商丘南) 。苏轼作此词送别 。
临平山,在杭州东北 。苏轼《次韵杭人裴惟甫诗》余杭门外叶飞秋,尚记居人挽去舟 。一别临平山上塔,五年云梦泽南州 。临平塔时为送别的标志 。
3、【翻译】:
回头看横亘的远山,已看不见城中的人影,只隐隐看见一座城 。谁像那临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伫立,迎送往来的客人 。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枕上初寒,难以入眠 。今夜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秋雨虽停但泪还未尽 。
4、【赏析】:
公元1074年夏(史料记载为北宋熙宁七年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移守南都(今河南商丘),苏轼追送其至临平(今余杭),写下了这首情真意切的送别词 。
词的上片回叙分手后回望离别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起首两句写词人对陈襄的离去特别恋恋不舍,一送再送,直到回头不见城中的人影,而那临平山上亭亭伫立的高塔似乎翘首西望,不忍郡守的调离 。这种从眼前实景落笔而展衍开去与由景入情的写法,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深度 。接下来三句写临平山上的塔,仍就眼前景物落笔,实则是以客观的无知之物,衬托词人主观之情 。“谁似”二字,既意喻词人不像亭亭耸立的塔,能目送友人远去而深感遗憾,又反映了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而为友人的离去陷入深深的哀伤之中;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迎友人来杭又送友人离去的实际 。
下片写词人归途中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 。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这些意象的组接,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的凄凉孤寂心境 。末句“秋雨晴时泪不晴”,用两个“晴”字把雨和泪联系起来,比喻贴切而新颖,加强了作者思念之苦的表现,读来叩人心扉,令人叹婉不已 。
【苏轼南乡子送述古原词注释翻译赏析 南乡子原文介绍】这首词艺术上的特色首先是将山塔、秋雨拟人化,赋予作者自身的感情和心绪,将无生命的景物写活 。这种手法,表现出词人不凡的功力 。其次是衬托,上片“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送客西来送客行”以塔之无情衬托人之有情,“秋雨晴时泪不晴”用秋雨停衬托泪不停 。本首词主要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