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作者|老喻
来源|孤独大脑(ID:lonelybrain)
图片来源|聚图网
本文获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文章插图
一
什么是“瓦萨比”?
这个词是“哇,SB!”的简称,代指那些对自己一无所知事情产生迷之自信的行为 。
例如:
在海底捞吃个饭,觉得这不就是个火锅嘛,我也能搞;
去美术馆看幅画,心想这是啥呀,我也涂抹;
看到火爆的公众号,觉得自己写要好得多;
遇见美女内心愤然道,我当她男朋友可能更好;
......
瓦萨比效应=觉得别人行业简单+觉得自己干更好 。
觉得别人行业简单,就像是觉得“老婆是别人的好”;
觉得自己干更好,就像是觉得“儿子是自己的好” 。
简而言之,瓦萨比效应就是:这简单,让我来 。
“瓦萨比效应”诡异之处在于,它是“老婆是别人的好”与“儿子是自己的好”的混合体 。
所以煤老板搞高科技,明星投乐视 。
“瓦萨比效应”的杀伤力是惊人的,它不仅猎杀富人,还榨取穷人 。
所以毫无理财常识的人们去投团贷网 。
【哇萨比抓马迷失瓦萨比】富人的钱很少是花光的,他们如果不幸败光家产,大多是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亏掉的;
穷人的钱不管有多么少,也会因为“瓦萨比效应”而亏掉最后一分钱 。
二
几乎所有的创业故事都是:有一次 *** 啥干啥,觉得不爽,那么为什么我自己不来做呢?
吃了啥不好吃,我来做;什么东西不好用,干脆我来发明 。
于是某事儿干成了 。
如此说来,瓦萨比效应岂不是荒谬的?
其实不然,也许你听说了霍华德·舒尔茨觉得美国咖啡太难喝,所以要将欧洲的咖啡文化带过来,于是有了星巴克 。
事实上是,星巴克是另有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最多只是第二创始人 。
马斯克也不是特斯拉的创始人,该公司是2003年由马丁·艾伯哈德和马克·塔彭宁共同创立的 。
最早的麦当劳是1940年由麦当劳兄弟创立的,推销员雷.克罗克是后来介入,然后反客为主,进而发扬光大 。
之一创始人负责培育火种,第二创始人做大做强 。
仅靠“瓦萨比”是不行的 。之一代创始人其实已经完成了随机测试 。
单纯凭借“瓦萨比效应”,介入陌生领域,即使成了,大多数也是撞运气,无法复制 。
三
2010年,Facebook做了一个职业社交网站BranchOut,听起来像是领英的克星 。通过导流,该App的用户迅速增长到了2500万 。
此外,BranchOut还拿到了近5000万美金的投资,有钱有流量有品牌,这事儿看起来非成不可啊 。
然而没多久,因为做不下去,Facebook以200万美金外加一部分股份,将这个App处理掉了 。
从社交 *** 到职业社交 ***,看起来是一个很自然的延伸 。然而“瓦萨比效应”仍然发挥着神奇的作用,让Facebook对职业社交的好奇与自信打了水漂 。
难道马斯克不是横跨几大领域吗?你仔细看看,他干的其实是一件事情:用“技术+商业”激活某个产业 。他通过自学“懂”了火箭发射,但仍然不算专家 。更何况他是个疯子,不能用来否认“瓦萨比效应” 。
你也许还会说,维珍也是什么都干啊!没错,布兰森同时干了几十个看起来完全不搭的事儿,但他实际上是聚焦到品牌本身 。
维珍要推出的新产品或服务,必须具有以下属性:
1、更佳品质;
2、有创意;
3、较高的金钱价值;
4、对现有其他选择具有挑战性;
5、能增添一种趣味或顽皮感 。
维珍的品牌战略是:“它是一种(与用户的)终身关系 。”
每一次产品延伸都将是对维珍品牌的再一次“注解” 。
所以维珍干的还是“一件事” 。同样,“异类”布兰森也是无法模仿的 。
一个人一辈子只能赚一种钱 。
四
为什么会产生瓦萨比效应?
原因一:幼年心结
小时候我想做个卖西瓜的,因为特别喜欢吃西瓜 。然而,生意不是过家家 。
原因二:咖啡馆错觉
每个女性心底都有个小店情结,觉得既赚钱又浪漫,还自由闲适 。其实是用顾客体验到的氛围,替代了经营背后的艰辛 。
原因三:觉得自己的经验可以复制
觉得自己的模式无坚不摧,可以复制到别的领域 。
例如觉得自己地产干得好,你们造个汽车那算啥事儿,闪开,让我来 。当然又可能最后还是以造车的名义去拿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