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上海建工全产业链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一二期交接启用( 二 )


走进西湖大学云谷校园 , 占据“C位”的是最核心的“学术环”建筑群 。 “学术环”并不是“走廊”的概念 , 从空中俯瞰 , 是外方内圆的造型 , 按照细胞的概念 , 构成一个学术环 。 从建筑上来看 , “学术环”通过一个环形“长廊”相互串联 , 生命科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分布在“学术环”四周 , 正是通过这个环形“长廊”相互串联 , 创造最适合于学术交流的物理空间 。 与“学术环”遥相呼应的是学术会堂 , 这是西湖大学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学术活动的场所 。 “学术环”的外围 , 借助原先的河道 , 设计了一条环形河道 , 最宽处有35米 , 平均深度约2.5米 。 水环不仅美观 , 还是一条“天然隔振带”——越是高精尖仪器设备 , 对防振要求越高 , 而水能有效降低振动的影响 。 今后 , 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和精密仪器设备等 , 都布置在“学术环”里 。
为了又快又好建成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一、二期项目 , 上海建工集团站在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应用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为主的数字化建造领域的前沿 , 将BIM技术应用于项目施工策划、建造、运维的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 , 使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 , 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建造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 。
上海建工集团选择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贯穿于西湖大学云谷校区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 , 通过项目全过程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 打造“智慧工地”“智慧建造”“智慧运维”的标杆工程 , 不负建造这座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使命 。 据上海建工集团副总经济师、总承包部党委书记、总经理张锦彬介绍 , 十多年前 , 上海建工就投入巨资 , 开始研究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 。 通过强投入和培育与引进人才 , 如今 , 堪称施工技术“云端”的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 , 已为重大工程数字化建造构筑起全方位的创新体系 。
据介绍 ,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建设以打造“智慧工地”为目标 , 研究基于BIM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智慧建造” , 构建集“数据采集、信息记录、数据分析、快速反应”一体的“智慧工地”平台系统 。 以“人、机、料、法、环、测”为核心 , 横向覆盖项目管理各条线 , 涵盖人员、车辆、现场监测、技术、质量、安全、进度、资料等关键环节;以“材料管理”为主线 , 纵向贯穿项目建造全过程 , 以BIM模型为载体 , 整合项目设计初始信息、施工过程信息和竣工运维信息 , 为未来西湖大学智慧运维提供数据信息基础 。
建造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涉及钢结构、幕墙、机电管线、设备安装调试、精装饰、园林景观等众多专业 , 在BIM的三维世界里 , 都直观可见 , 通过计算机把它们叠合起来 , 看看有没有错漏 , 彼此间是否“打架” , 然后通过纠偏 , 使设计与建造更加完美 。 比如西湖大学E区学术环8000吨钢结构只用了8个月、历经6000次吊装 , 就全面实现整体结构封顶目标 。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工程建成后 , 由上海建工等联合体单位组建的项目公司将承担17年的运营维护 。 基于BIM的“智慧运维”主要围绕空间、设备、后勤、节能、安全五个方面展开 , 包括对门禁识别、访客人员、车辆出入的空间管理 , 设备运行监控、自动报修派工的设备管理 , 自助设施、直购配送、应急呼叫的后勤管理 , 垃圾分类、中水回收、余能回收的节能管理 , 消防联动、入侵报警、电子巡查的安全管理等 。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的智慧运维将基于“智慧建造”过程中形成的BIM模型数据库 , 依托上海建工全产业链能力和全生命周期的标准 , 构建西湖大学云谷校区运维管理框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