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本科生清退潮,来了!( 二 )


本科生|本科生清退潮,来了!
文章图片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发现,大学生平均每天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大约是2小时 。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2018年调查的数据显示,超过五成大学生经常在上课期间使用手机上网,43.4%的大学生群体表示偶尔会在上课期间使用手机上网,仅4.1%的大学生从未在上课期间使用手机上网 。上课刷手机、熬夜打游戏似乎的确成为当代学渣的共识之一 。
本科生|本科生清退潮,来了!
文章图片
2018年,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曾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 。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 。尤其本科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没有合格的本科教育基础,高素质人才金字塔自然难以搭建 。
此外,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期,确立“严进严出”的淘汰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端鸿曾指出,在被动应试教育之下,大多数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内在的学习动力,如果大学不建立有效的学生淘汰机制,高等教育就会成为一种低质量、低效率的制度安排 。
纵观全球,保持一定本科教育淘汰率是高水平大学的普遍做法,目的在于保持大学及其专业的教育品质 。美国《高等教育编年史记》(2009-2010)提供的数据显示:在美国,45%—65%的中学毕业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但四年制大学的毕业率只有57.3% 。另据《本科教育学生淘汰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介绍,欧洲大学学生的淘汰率也普遍较高,英国大学学生的淘汰率为20%~30%,德国为30%,法国为50% 。
本科生|本科生清退潮,来了!
文章图片
图源:中国教育在线
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本科毕业率在80%以上 。“老师随便讲讲,学生随便听听,轻松拿个学分,大家开开心心”是当代大学生课堂的普遍现象,甚至学生开学选课时绞尽脑汁、开足马力、起早贪黑、备足网络,都只为抢到最好过的那门课 。
看似“残酷”的淘汰机制,实际上恰恰是给“偷懒”的学生一个作用力 。让学生进入大学后,在保有自我时间的同时,对学习不懈怠,对课程不放松,逐渐形成自主学习和自律的能力 。这既为学生学业质量划下了基本底线,也给对专业缺乏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重新选择喜欢和感兴趣专业的机会,更是提高高校整体本科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迫切需求 。
教育部、高校严把关
2018年以来,教育部频频严抓本科生毕业质量,取消“清考”制度是对淘汰制度的第一波回应 。
【本科生|本科生清退潮,来了!】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同时增加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建立学业预警、淘汰机制等 。
此外,作为本科生毕业的重要关口,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政策在今年正式实施 。
2020年12月24日,教育部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 。文件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对象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 。同时,对连续2年均有“存在问题毕业论文”且比例较高或篇数较多的高校,将减少其招生计划;对连续3年问题较多的本科专业,将责令其暂停招生,或撤销其学士学位授权点 。

推荐阅读